第135章 劳务市场(1 / 2)

补给舰上有起重装置,杨小京又指挥工程人员,在两艘运输船里面做好了固定设施。杨吉德领着这三艘船过去,很快就把那几十个油罐都捞了回来。

然而,跟随着杨吉德他们回来的,竟然还有二百多艘小船,都是原本在北台山附近避难的。

眼看着北台山也会在这一两天之内淹没,那些人都跟着杨吉德回来,寻求新的避难所了。

而且在这天下午,东台山附近的那一百多艘小船,也陆陆续续过来了。东台山也只比北台山高了几十米,并不会支撑太久。

这下可让石老师头疼了,这三百多艘小船上,少说也有七八百人。怎么安置他们?照单全收吗?吃什么?住在哪里?

石老师马上叫姜书意和于添过去,还有樊高虎和程程,开了一个紧急会议,研究怎么处置这些小船。

程程首先汇报了当前的物资情况,经过近期的补充,粮食在短期内基本上不会紧缺了,海产品的供应量也比较充足,但是蔬菜的产量还是远远不够。浮岛上的菜地,加上植物工厂船上的产量,远远不够两千多人的日常需求。

另外很多洪水前人们必须的日用品,已经越来越少,比如牙膏牙刷,女性用品等等,这些东西浮岛上还不能生产,也很难外出搜寻。

日用品的缺少或许还能克服,但是医疗资源和药品的缺口也越来越大,这就非常恐怖了。现在大家虽然已经有了十几名医生,和二十多个护理人员,还有一条专业的大型医疗船,但是应对当前的伤病人员都显得捉襟见肘,这还是在没有发生大规模传染病的前提下!

“简单说就一个结论,我们当前根本没有足够的资源再去接纳七八百人!”程程做了一个最后的总结。

大家都沉默了,几分钟没人发言。这确实是个棘手的问题,姜书意也觉得很难办。虽然他之前对很多垂死挣扎的人都选择无视,但那时他并没有什么负罪感和道德负担。因为那时他去各个山头救人,被他救走的人自然会感激他,没有被他救走的人也没有理由恨他,因为所有人都清楚,空间有限,资源有限。

而现在的情况却非常复杂,那三百多艘小船,七八百个落难者,就像影子一样跟着他们,不停的哀求,求一个生存的机会。

怎么办?总不能用武力解决吧,那就成了屠夫了!

收不了,甩不掉,简直就像是狗皮膏药一样!

许久之后,于添打破了沉默,“我想我们可以这样来做,首先在这些人中挑选有专业技能的人接纳,然后让剩余的人必须跟我们保持一定的距离。我们可以给他们提供工作机会,以换取相应的报酬,也可以跟他们做物品交易,前提是必须得在我们的主导之下。”

石老师说道:“这个提议很好,但是具体操作起来,恐怕难度也会不小。”

于添点点头,“我们可以让工程人员再造四个简易的浮岛,布置在我们主船队的四个方向。然后规定那些小船只能停靠在四个简易浮岛周围,每天我们会派专门的人去四个浮岛上挑选工人,或者进行物品交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