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第200章 教书先生(2 / 2)

经过前汉的治理,曾经濒临百越之地的荒凉之地,却也繁华非常。

李歆霓走在城中,发现了城中百姓富足,甚至还看到了城中竟然还有学堂。

看到这里,李歆霓沉默了。

所谓的学堂,曾经不过是世家特有,而大汉之时,武帝在长安城设立太学,给了寒门子弟一样。

而此时婺州城内的学堂,竟然不属于世家,同样,也不属于官府。

而是属于私人建造。

原来,城中有一人曾是前汉富贵人家,自大唐建立深感家长人才凋零。故而出资建立了这处学堂。

只要是婺州百姓,皆可将自己家的孩子送入学堂之中,只需要付出一定的束脩,便可在学堂之中修学一年!

别说是李歆霓,即使是白止,看到这个学堂也有些吃惊。

如今依旧是世家的时代,更不必说如今的皇帝李家,因为夺得了天下的缘故,便是最大的世家。

但是在老牌世家眼中,即使是皇室的李家,也不一定能够入他们的眼。

而知识,更是被世家所垄断。

但是,现在竟然有人开了先河,主动创立了私塾。

“不知这私塾之中,缺不缺教书先生……”

李歆霓不禁低声自语道。

会过神来的白止听到了李歆霓的话,并不意外李歆霓会有这种想法。

“就是不知道这学堂之中,收不收女先生……”

“进入一问便知。”

此处学堂,明显是一处院子改造而来,进入院子之后,并不是学堂,而是学堂之中教书先生的办公之地。

根据朗朗读书声传来的方向,孩童读书的房间,应该在原来的后院之中。

“不知姑娘是否是送家中子弟来读书?”

李歆霓刚刚进来,却见一名小厮打扮的人迎了上来。询问道。

“并不是,我是来这里竞聘教书先生的。”

李歆霓回答。

“教书先生?”

听闻此言,小厮也不禁一愣,不禁仔细打量李歆霓一眼,当即看出了李歆霓美丽的容颜。

但是小厮显然也是见过世面之人,第一眼便从李歆霓身上看出了一种特别的气质。

这种气质即使是城中一些贵人都未曾有过,于是心中也不敢怠慢。

“还请姑娘里面稍候,我这就去请我家家主前来。”

“有劳!”

李歆霓笑了笑,笑靥如花,让小厮不禁微微一愣。

看着小厮离去的背影,白止也不禁打量这个学堂。

显然,这个学堂已经有了后世私塾的影子,且其中的教书先生也不止一人。

“未曾想,这学堂之中竟然还有女孩……”

白止有些惊讶,因为后院的学生之中,竟然有女孩的存在。

想到这里,白止不禁看了李歆霓一眼,之所以此时学堂之中有女孩,皆是因为李歆霓啊!

因为李歆霓建立了女宫,间接提升了大唐女子的地位,如今,女孩也能大大方方的走进了学堂之中。

“不过,也不过是七岁至十二岁的女孩……”

再大一些的女孩,就已经及笄了,到了说婚事的年龄,自然不可在随意同男子在一个学堂之中了。

片刻之后,却见一位须发皆白的看着缓缓走进了厅堂之中,同时,便看到了坐在厅堂之中的李歆霓。

显然,对方看到李歆霓也有些惊讶,不过却也快速将心绪隐藏。

“见过这位姑娘!”

“见过长者!”

待行礼罢,老者自我介绍道:“老夫姓张,城中之人皆称我为张老,这处学堂便是老夫建立的。”

“张老!”

李歆霓当即也叫了一声。

随后张老便说了一下自己建立这座学堂的初衷,基本也与李歆霓打听的一般无二。

随后,这才问起李歆霓的来意。

“我这次来,想必张老已经知道,没错,我想在学堂之中某一件差事。”

“谋一件差事……”

还没等张老说话,李歆霓继续道:“听说张老的学堂之中也有一些女孩,教授女孩一些诗书,想必一些时候颇为不便。”

“而我此次前来,便可劫掠这个麻烦。”

听到这里,张老不禁停顿一下。

曾经他不是没想过这个问题,也有意招一名女子老师,可是许久都没有人前来。

于是便耽搁了。

而现在却没想到,眼前的女子竟然主动前来了。

念至此,他不禁询问道:“不知姑娘从何处而来?”

“从长安而来,我姓李……名歆霓!”

李歆霓犹豫了一下,便说出了自己的真实姓名。

毕竟,真正知道自己姓名的人并不多,只知道大唐有个永安公主而已。

“长安,姓李……”

听到这里。张老情不自禁的多想了,然后忍不住多大量李歆霓一眼。

李歆霓绝美的容颜本来就让他有些惊讶了,没想到还来历如此……神秘。

显然,他心中也已经猜到了什么。

“我从长安开始,游历至此,见此地人杰地灵,故而想要多停留一段时间,故而,便想在此寻一件差事。”

“原来如此……”

张老点头。

……

李歆霓成功地留在了学堂之中,而学堂便叫做张氏学堂。

听闻李歆霓居住在客栈之中,张老也非常大度地在学堂之中收拾出了一个小院子,让李歆霓居住。

张氏学堂的建立之地,曾经便是一个颇大的院子,给李歆霓提供一个小院子,也绰绰有余。

居住于学堂之中,也方便李歆霓教授学生。

学堂之中。

学堂之中原来的两个教书先生同样是老者,随着李歆霓的进来,顿时引得一众学生激动不已。

毕竟新的老师往往会有许多的趣味。

每个人都会喜欢新鲜的事物。

更不必说这个孩童们。

“这是你们的新先生,以后便传授伱们剑术!”

“君子六艺:礼、乐、御、射、书、数。”

其中射不仅仅是射箭,更是自身武艺的提升。

大汉儒生往往配剑而行天下,大唐继承前汉,且不说此时刚刚统一天下,儒生气节更盛往昔。

自然不会忽略“射”。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