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快这些农民一家家念到名字,在刘雅婷那里拿到核算表格,不管家里有没有人会核算,这些农民都是先按手印拿到钱再说,后面再找人算算有没有错漏。
这些农民少的拿到了八九两,多的也有11、12两的,拿到钱后都是兴奋不已,一家人都是围在一起商量要怎么花。现在吃饭、住房基本都是在小区和食堂,按照将军府的说法,等到岛上商店开业,他们也可以自己买东西做饭吃。但是基本没有人愿意这么做,在食堂吃的好,而且还便宜,干嘛要自己做,能省一点是一点啊。
对于紧挨农田建村落的事情鲁若麟思虑良久最终还是放弃了,因为白翎岛面积毕竟有限,农业再怎么发展也是潜力有限。以后这里的定位可能是工坊和商贸物流,唯独没有农业的生存空间。等到人口达到一定程度,占用农田开发住宅、工坊和仓库是肯定的事情,所以现在的农业只是打基础,后期肯定要寻找更广阔的地点来发展。
华夏的农民都是非常会持家的,有了收入也会积攒起来以备不时之需,平时花钱也是扣扣搜搜的,都是穷怕了的。如今一下拿到这么多钱,很多人都是想着攒起来给儿子留作彩礼或者女儿做嫁妆。反正现在吃住是不愁了,衣服将军府也有发的,即使折算了银子也划算,基本没有什么花费了。
以前种地一年到头忙下来,交了地租,还有各种苛捐杂税,最后连肚子都吃不饱。现在不但好吃好喝的,住的地方也不是自己那几间茅草屋可比的,最后算下来竟还有这么多的银子拿,还赚了一套上好的农具呢。没有了沉重的地租和税赋,农民们的收获还是很不错的。对将军府更是心怀感激,很多人都跑到鲁若麟的府邸门前全家磕头感谢,他们也只有这样表达自己的心意了。
技术好、勤快的结算的银子也会多一些,这大大刺激了农民们的热情,大家都卯足了劲要在来年大干一场,收获更多的财富。
随着农民发放了收成银子,其他在工坊工作的人员、教师等也开始议论起来,看到农民在享受岛上待遇的同时还有其他收入,大家对自己是否也有工钱开始关心起来。
以前大家都是吃饭做事,没有什么不同,现在突然有人有了额外收获,心态就立马不一样了。还是那句话,不患寡而患不均。还在将军府很快就有消息传出来,对于其他工作人员将军府也会有工钱发放,具体标准和数目还在合计,但是应该很快就会有结果。
这种不确定的小道消息比正式通知流传的还要快,很快就在岛上引发了议论的热潮。大家都在谈论工钱的事情,憧憬自己能发多少钱,有了银子该怎么花。那帮农民到底发了多少钱已经不是秘密了,核算下来差不多每个人每个月都有1两银子的额外收入,那是发大财了,就是不知道自己能不能拿那么多。
很快捕鱼船队的标准就公布了。因为捕鱼队的工作非常辛苦,而且还时刻存在危险,所以每个人每个月都有1两银子的保底工钱,小组长和船长的工钱分别是1两5钱和2两。而且工钱也不是固定的,根据捕鱼量的多少,都有不同的奖励,核算下来普通渔船工人每个月都有2两多的收入,运气好捕的鱼多,3两的收入也是有可能的。组长和船长的综合薪酬就更高了。
可以说捕鱼船队为白翎岛是做出很大贡献的,不但满足了岛民的肉食供应,还为咸鱼产品的出口提供了大量的原材料,说是劳苦功高不为过,甚至已经有三名船工因为各种原因死在了海上,所以拿高薪是理所当然的。
船工们按照工作时间的长短都拿到了不菲的薪酬,同样大大激发了大家的工作热情,对自己的工作也不再视为任务,而是发家致富的途径。
随后盐场、工坊、建筑队等各个工种都确立了各自的薪酬标准,整体来说是比较丰厚的,大家也比较满意。薪酬的目标和目的是奖励劳有所得、多劳多得,能者多劳、能者多得。尽量提高大家的生产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主动去创造财富。
大量的银子下发到了个人,鲁若麟的存银少了一大截。很多亲近的人都对鲁若麟的做法表示不理解,现在的掌权者都是拼命的克扣银钱,恨不得搜刮走泥腿子们的最后一文钱,像鲁若麟这样疯狂撒钱的真心没见过。主要是这样的撒钱行为不是一次性的,而是持续性的,让王四水和王大海等心疼不已。
对于经济学的一些原理鲁若麟不想给他们解释,解释了估计也不会理解。货币对市场和生产力的促进作用是个很复杂的学问,说实话鲁若麟自己都不是太懂,但是不妨碍他知道按劳分配的作用,按照历史经验来做至少不会吃亏不是。
原来的白翎岛是没有商业的,所有的吃穿住行都是鲁若麟包干了,岛民们也没有余钱进行消费,商业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但是每个人的需求都是不同的,商业可以很好的协调和满足大家的个异化需求,也可以促进交流,活跃经济,是很有必要的。
为此鲁若麟安排王福来筹建了几间铺面,划定了商业区,开了杂货铺、布匹、铁匠铺、木匠铺、医馆、药店等几个与民生相关的铺面,并且请李正仁、徐青松等有密切合作关系的商业伙伴来岛开设店铺,活跃岛上的经济。
李正仁和徐青松对此也是非常感兴趣,白翎岛的人口众多,岛民生活富足,商业前景广阔。加上现在鲁若麟大量的银钱发下来,消费欲望强烈,钱途似锦啊。而且对于白翎岛的产出货物也可以就地采购,可以赚的更多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