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不同认知(2 / 2)

“所以前面两句,就是说李龟年当年在长安的风光日子,整天出入权贵之家,是他们的座上宾。”润生说。</P>

“是的,你说的对!”金波肯定道,“然后呢?”</P>

“他为什么能这么风光,比杜甫他们强太多了,从杜甫的诗里,是不是有一点羡慕的感觉!”</P>

“好像是的。”少平说。</P>

“因为那时候,是开元盛世,中国历史上不多的好日子,歌舞升平,所以李龟年这个人从事的乐师行业,碰到了好时候,那时候,应该不但李龟年的日子好过,所有相关的娱乐行业应该都好过吧。”</P>

“有道理,所以你的意思是,他所选择的行业碰到了好的时代,所以过上了好日子。”</P>

“恭喜你,说的很对。而且李龟年在这个行当中,算是状元之类的,也就是出类拔萃,所以才可以这样风光。”</P>

“时代或者环境选择了某个行业,那这个行业的人日子都会不错,但过得最的永远是做的好的那一少部分。”</P>

“你这么一分析,还真的是有道理。”少平说。</P>

“后两句,是安史之乱后,杜甫再次见到李龟年的情景,落花时节,证明李龟年过的不够好。是因为什么?”</P>

“因为社会动乱,当权者不再能享受歌舞升平的日子了,所以曾经风光的乐师行业就江河日下。李龟年的日子也大不如前了。”</P>

“你说的还真是有一定道理,所以你的日子过得好与坏,与你选择的行业或者周围环境有很大关系,就比如现在工人或者城里人比咱们农民过得好一样。”</P>

“但是,时代变了,某个行业或者阶层的地位就会变化,比如解放前的地主,和现在的地主后代,这就是最典型的例子。”</P>

“所以你的意思是要选择好行业。”金波问道。</P>

“对,所以金老汉,说让咱们这些农民学门技术,这就是在农村安身立命的基础,有门技术,就饿不着。”</P>

“加上金波的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如果能再某个行业里做好,那日子肯定不差,就比如咱们公社食堂的胖炉头,多少咱们公社的农民羡慕他的日子啊。对不对?”</P>

润生对着少平和金波说道。</P>

少平的喉头不由自主的动了动,咽了咽口水,他想到了之前润生请他们吃的红烧肘子了。</P>

如果能天天吃肉,那真是世界上最幸福的日子了。</P>

就像苏联的赫鲁晓夫说的,“什么是社会主义,土豆炖牛肉就是社会主义!”</P>

润生的话让少平和金波都陷入了沉思。</P>

一方面他们没有想到一首诗,还能这么解读,另一个方面,润生的话,颠覆了对未来的认知。</P>

他们已经思考过这样的问题了,因为很多的初中和小学同学,已经变成了彻头彻尾的农民。</P>

不出意外的话,一年半以后他们也会成为一名像少安哥那样的农民。</P>

想到这里,他们的心里就感觉到无奈和痛苦。</P>

他们之所以上高中,主要的原因不就是追求那一丝丝不成为农民的机会吗?</P>

仿佛看穿了两人的心思。润生继续说道“有些事情是我们不能改变的,但是我们应该不断提升自己,一旦机会来临,才能把握住。所以先好好学习吧。”</P>

“人最好的状态,就是把自己的爱好,变成可以养活自己的技能。”</P>

“这是什么意思?”少平说。</P>

“就是字面意思,比如少平你喜欢文学,那就朝作家和编辑方向努力,争取做一名文字工作者!”</P>

“又比如金波,喜欢文艺,那就不断练习,说不定某天真的可以当文艺兵,但是前提是,你在和别人比较的时候,可以让单位感觉你比别人更棒,愿意选择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