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三章 快速反应(1 / 2)

总有些人会低估当权者面对可能推翻自己统治时的反应速度,事实上当统治者面对可以推翻自己的威胁时,他们的反应速度与广度往往比人们预料得快无数倍。

法国大革命爆发之后,1793年1月和10月,国王和王后先后被送上了断头台,波旁王朝就此覆灭。

此时正好是华夏的大清乾隆年间。虽然华夏距离欧洲万里之遥,清朝又给人以“闭关锁国”的印象,但是革命的海啸,还是在华夏荡起了一阵波浪。

法国传教士蒋友仁,是一位耶稣会的教士,精通机械和数学,自从他在1745年来到华夏后,就一直在乾隆皇帝的皇宫内任职。

蒋友仁帮助乾隆皇帝设计并且制造了圆明园内着名的西洋楼和十二生肖大水法在内的诸多大水法。乾隆皇帝和他多次谈论起欧洲的众多国家。

大部分是关于俄国和法国的,因为清朝和俄国有过交手和领土争端。

甚至后来,法国国王路易十五,派遣了两位在法国居住了数十年的华裔高类思、杨德旺担任访问大清的使者觐见了乾隆皇帝。

乾隆皇帝也有了有派遣使者到法国进行国事访问的计划。

这一计划进行到了已经选好了使者代表——一位供职乾隆皇帝宫廷的法国耶稣会传教士钱德明。

钱德明在书信中写道:“乾隆皇帝有遣使臣至法见路易十六世之计划,德明将随使行。法国王室似甚期待使臣之来。”

但是使团未能成行,因为这时候,法国大革命爆发了,法国国王路易十六的脑袋被他发明的无痛断头台砍掉了。

不少历史爱好者认为这次机会让华夏的大清失去了跟上近现代欧洲快速脚步的最后一次机会。

乾隆皇帝对于这种来自法国的民主共和思想感到了深恶痛绝。他得知了法国大革命的消息,并且将法国革命视为洪水猛兽。

当时清朝“闭关锁国”的思想本来就很盛行,法国爆发革命,一国之君身首异处,这个可怕的消息,更在乾隆心中引起了剧烈震撼,坚定了他“闭关锁国”的路线。

为此乾隆对于法国邻国英国的马戛尔尼使团的态度非常差劲,以至于在很多小事上发生了许多不必要的冲突。并且拒绝了英国使团的所有要求。

乾隆认为,法国革命的原因之一,就是官府对“刁民”、“顽民”太过放纵,管束不足。认为对于“刁民”就要“着严拿从重究处,以惩凶顽,毋得疏纵”。

而且“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事机之由,积小成大”,必须在“群情汹涌之初”就应该坚决镇压,将之扼杀在萌芽状态。

就在路易十六掉脑袋后的第二年,1794年,陕西、四川发现了有白莲教秘密传播。受法国大革命刺激过乾隆,风声鹤唳地下令“将案内各犯全数拿获,勿使一名漏网。倘不能搜查净尽,别经发觉,唯该督是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