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 李泰(1 / 2)

我想宅在初唐 Ruehleia 1134 字 9个月前

冯盎的两个儿子看到电报的内容,疑惑中夹杂着愤怒。</P>

他俩的人生经历和学识,还不足以看出隐藏在电报之下的博弈,只能了解电报文字的表象。</P>

这是他们无法做出的决定,只能立刻返回广州,交由冯盎做决定。</P>

冯盎毕竟是老油条,他对自己的处境有着清晰的认知,理解了两个选择背后的意义。</P>

“唉……”冯盎吐出一口浊气,自言自语道:“岭南不太平咯……”</P>

他向两个儿子介绍了两个选择背后代表的意义,看着表情愕然的两兄弟,冯盎也只能叹口气。</P>

自己的几个儿子,也就老大老二比较聪明,但他们也不是天才,也得经过学习和成长。</P>

现在两人还太过稚嫩,还是让他们好好成长吧。</P>

岭南,他暂时不会交出去,这是他的底牌,无论是大华还是大唐,交出兵权就意味着,自己已经把脖子放到了他们的屠刀下面。</P>

是死是活,完全就看他们的心情了。</P>

所以,冯盎还是选择了第一个。</P>

李宽得到了冯盎的答案,只是笑了笑。</P>

无论冯盎做出选择,获利的都是大华,无非就是获利的时间区别。</P>

大华三年,正月初五,这年李宽十四岁。</P>

大唐也迎来了贞观八年的第一个大朝。</P>

朝廷如今也照猫画虎学习了大华,做了今年的目标规划。</P>

像模像样的,就是不知道到年底能完成个几成。</P>

在早朝即将结束时,李世民发布了一项任命:</P>

“秀宁将千阳县交给了太上皇,如今太上皇安享晚年不问世事,又将千阳县交到了朕的手上。</P>

千阳县内有高产的粮食,不过朕之前并不知晓,害的千阳县荒废许久。</P>

今年必须重新启动千阳县,培育高产良种,解决大唐缺粮的问题。</P>

此事交由太子负责,酌情抽调工部匠人和民间耕种老手,务必在三年内提供足够的良种。”</P>

“儿臣遵旨!”</P>

李世民现在对李承乾是越来越满意了,自从大华回来,李世民已经发现李承乾彻底变了,一切都往好的方向改变。</P>

沉稳、豁达,自信、谦逊,没人敢在对太子说三道四。</P>

他靠的不是李世民的威势不是太子的身份,而是日常的行为和处理公务的能力,堵住了其他的嘴。</P>

世家很着急,他们可不想皇位的更迭如此平稳,世家的势力明眼都能看到日渐微弱。</P>

如果皇权平稳度过,那相对的世家就日薄西山无法抵抗皇室,离死不远了。</P>

所以他们必须反抗,他们盯上了李泰!</P>

李泰更着急!</P>

李承乾越获得李世民的满意,他就离那个位子越远。</P>

他必须反击了,但绝对不能让李世民和长孙无垢发现。</P>

否则,他受到的就不是禁足警告了,被下令之官都算是轻的。</P>

匆匆忙忙来到文学馆,召集文学馆的学士,将自己刚刚的消息告知了大家,希望他们能想出好办法。</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