廷议有正式与非正式之分。</P>
正式的会议是特意为某一议题召集,将有关人员聚集一处深入研讨。</P>
非正式的场合,则是在朝会上提出,让众人共同参与讨论。</P>
只有重大事件,才会启用正式的朝廷辩论。</P>
于是,报刊登载的事务便决定在朝会上集体商议。</P>
宰相已事先告知各位大臣,还特别通知了太子。</P>
不论太子是否出席,内阁的意图必须传达清楚。</P>
毕竟,创办报纸的提议源自太子,如今设立报社也是他的决策。</P>
朱厚照始终密切注视着事态进展,</P>
他的关注方式直截了当,</P>
直接找弘治,让萧敬展示相关奏折。</P>
萧敬细心地将未公开的奏折分类整理。</P>
一类是对太子直言不讳的批评,</P>
认为太子年幼,不宜涉足政务,应专心学习,</P>
更何况太子学业尚欠火候,更不适合参与这些事。</P>
另一类则是引经据典,争论报纸应归属哪个部门管理。</P>
文官并非铁板一块,礼部、户部、刑部皆有意将其纳入麾下。</P>
兵部和工部对此并不擅长,也无意争夺,到时候只要能分一杯羹就好。</P>
吏部声称负责百官任命,自认高人一等,不屑与他们争抢。</P>
再说,无论谁夺得管辖权,最终还得吏部安排人手,无论如何都能分得一份厚礼。</P>
朱厚照翻阅着一封封奏折,</P>
文官们各执一词,坚称报纸应归他们管辖,</P>
反正不应归太子所有。</P>
朱厚照几乎被说服,</P>
似乎报纸由文官掌控乃天命所归,</P>
而在太子手中就成了违背天意。</P>
边看,朱厚照边向萧敬请教对策。</P>
若有人依据奏折上的言论攻击我,我该如何应对?</P>
萧敬在官场摸爬滚打多年,执掌司礼监多年,对文官的手段驾轻就熟。</P>
逐一为朱厚照解析。</P>
听完,朱厚照豁然开朗,原来诡辩也能如此运用。</P>
朱厚照询问萧敬明日如何应对文官。</P>
萧敬早已成竹在胸,详细向朱厚照叙述。</P>
朱厚照听后,赞叹其高明,深感内行。</P>
萧敬夸奖太子聪明伶俐,一点即通。</P>
朱厚照则称赞萧敬深思熟虑,大智若愚。</P>
两人相互赞美,都不禁嘿嘿笑了起来。</P>
弘治在一旁看着他们互相吹捧,感到十分无奈。</P>
我生了个什么东西,</P>
怎么像个昏君似的,</P>
还把萧敬带偏了,</P>
明明是在讨论国事,</P>
你们俩却像在密谋陷害忠臣的奸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