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来人们发现这几位都曾联名上书诋毁太子纳妃,且言辞激烈,涉及到对太子妃的人身攻击。</P>
众人这才明白,原来太子跟弘治一样,都是爱妻如命。</P>
而且太子还算理智,只针对那些攻击太子妃的人,并未扩大打击范围,报复的也只是那些自身有污点的官员,谁让他们自己屁股不干净呢。</P>
礼部主事周绍元,都察院监察御史管维,这两人品行端正,没有不良记录,太子也没找他们的茬。</P>
太子纳妃本就不是动摇国本的大事,况且现在明显得不偿失,风险过高。</P>
于是大家都不愿再插手此事。</P>
然而礼部咽不下这口气。</P>
太子纳妃违背礼法,这正是礼部应当干预的职责。</P>
若礼部对此视而不见,原本就弱势的礼部岂不是更丢脸?</P>
何况郝成周被贬职,于献被迫辞职,礼部如果就这样算了,以后还如何立足?</P>
礼部主事周绍元再次上书弹劾,不仅言辞更为激烈,更是直接将矛头对准了太子。</P>
指责太子滥用报纸,对朝廷官员进行打击报复,行为不符合明君的典范。</P>
反正我自身正直,不怕影子歪,太子你能奈我何?</P>
此时吏部左侍郎焦芳挺身而出。</P>
他赞扬周绍元两袖清风,廉洁公正,刚直不阿,是个难得的人才。</P>
这样的人才在礼部担任主事简直是大材小用。</P>
普安知州的职位正好空缺,焦芳提议让周绍元出任普安知州。</P>
普安近来颇有名气。</P>
为何这样说?</P>
因为普安位于贵州,明朝的最南端,许多人甚至不知道这个地方。</P>
目前那里几乎是一片荒芜之地。</P>
朝廷在那里统治力微弱,</P>
只能与当地的土司共同治理。</P>
说是共同治理,实际上是土司自治。</P>
普安之所以近期出名,是因为当地土司发动叛乱,普安洲的知州被土司杀害,这才导致知州职位空缺。</P>
周绍元心中有一万个脏话不知该不该说。</P>
他在朝廷中枢任职,前途无量,只要不犯大错,退休时成为侍郎并非难事。</P>
周绍元是个胸怀壮志之人,他的志向在于入阁为相。</P>
礼部主事乃正六品之职,一般而言,中枢官员外放晋升至三品才算是平调,且需两地条件相当。</P>
知州职位为从五品,仅提升一级,而普安之地,却是穷困险恶。</P>
前任知州刚被土司杀害,竟要我去那里接任?</P>
越是糟糕的情况,周绍元越难以推辞。</P>
外放晋升三品是普遍共识,并非朝廷明文规定,他也不能因此拒绝,况且表面上还晋升了一级。</P>
普安州如今困境重重,又缺少知州,无人愿去,周绍元若拒绝,岂不显得临阵退缩。</P>
周绍元勉强答应上任,内心却祈求弘治皇帝不要批准。</P>
弘治似乎并未听见周绍元的祈求,批准的诏书很快下达,周绍元顿时眼前一黑,昏厥过去。</P>
弘治其实也在犹豫,这样做是否过于纵容太子。</P>
但想到太子种植的土豆,以及他对朝廷的捐献。</P>
罢了,反正太子有如此大功,也无甚可赏赐,这次就随他吧。</P>
都察院监察御史管维留了个心眼,已写好弹劾太子的奏章,却未上呈。</P>
他想看看周绍元奏请后,太子的反应会如何。</P>
得知周绍元被派往普安担任知州,管维连忙销毁了奏章。</P>
不值得,真的不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