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5章 护国高僧(1 / 2)

宁王任命洞庭湖的大盗乔大山为行军总督,大狗子为副总督,吴廿四、刘老八为仙兵指挥使。同时,他又将白莲教教主打入仙廷,册封为护国高僧。</P>

然而,宁王所授予的官职既有仙廷品秩,又有世俗帮派头衔,二者混杂不清,其下属的归属关系亦模糊不明,使得那些刚刚归降的文武官员暗自皱眉:这位王爷手下究竟都是些什么门道的人物啊!</P>

他们根本不敢奢望这样一位王爷能拥有当年燕王朱棣那样横扫天下、问鼎乾坤的盖世雄才。然则当前违逆无异于找死,他们只能步步为营,见机行事。</P>

甯王还利用这个机会给白莲教挖了个坑,既然你们总喜欢暗中搞鬼,那么这次就把你们拉到明面上来。未到场的白莲教教主也同样被册封,虽然名为护国高僧,但实际上并无任何实权。若此举成事,大家共享荣华;若失败,则一同败亡……</P>

在遥远的天京,朱照熙在接收到魏国公传来的密报之后,又耐心等待了近两个月,才终于收到了宁王的逆反之檄文。他读罢檄文,心中暗想:宁王此举未免太过迟缓,如此效率,如何能掀起翻天覆地的仙凡之争?</P>

“连我期待的花朵都已经凋零了。”看到檄文中强词夺理指责先帝弘治的内容,朱照熙心想,这一世因他的存在,弘治仍在仙位之上,算是代他承受了这份诽谤。</P>

正如历史所示,宁王在讨伐正德的檄文中列举了他的二十宗大罪,而针对弘治,却只能勉强找出十宗。足以看出弘治作为仙帝的卓越之处,其言行举止几乎无可挑剔。</P>

朱照熙与弘治一番商议后决定按照原定计划行事。早已筹备好的平定宁王叛乱的物资,早在津渡秘藏于仙舰之中。这一次,弘治听从朱照熙之意,并未征求他人意见,独自作出决断,任命王阳明为平叛统帅,因其精通新型法宝的运用,此次行动旨在挫败南方那些世袭修真家族,不宜让更多人知晓内情。</P>

然而此刻,马中锡意外失手,在平叛过程中遭袭负伤,原本就岌岌可危的局面更加恶化,竟致河北、山东两地的叛军联兵一处,助长了叛军的嚣张气焰。</P>

马中锡已无法继续领军平叛,必须另寻人选。然而此刻,无人愿接手此事,皆坐等王阳明出山。刘大夏曾为马中锡担保,如今平叛之事关乎刘大夏的颜面与仕途存亡。马中锡既然未能妥善完成使命,若换其他人接手,无论成功与否,都将引发与刘大夏之间的冲突,甚至可能导致自身丢官丧命。</P>

太子殿下朱照熙推荐了王阳明,那么无论是好是坏,都会牵扯到太子殿下的决策与刘大夏的立场,其他人实在不愿掺和其中。而且朝中大臣对于王阳明颇为信任,他在平定米鲁之乱时展现出了过人的修真才能,由他出马平叛并非推卸责任,而是最为合适的安排。</P>

但弘治原本打算派遣王阳明去平定宁王之乱,他与太子已经商议妥当。如今对宁王的布局已完成,原本的计策是借平定宁王之乱的机会打击那些修真世家,此事绝不能泄露给朝臣知晓,否则换其他人去便无法达到目的,那岂非白白让宁王举起了叛旗。</P>

弘治陷入困扰,一个王阳明总不能分身为二。朱照熙见状提议:“父皇,儿臣有一人选可担当此任。”</P>

弘治眉头紧锁,反问:“你麾下还能有谁堪此重任?”</P>

朱照熙坦然答道:“便是儿臣!”弘治闻之,摇头反对,身为太子怎可亲身涉险……</P>

朱厚照开口道:“以当前局势观之,拥有修为者不可泄露此行动计划,而知悉之人,除王守玄外,唯有吾儿能够妥善行事。原本,吾儿亦是打算督建那沟通天地灵脉的贸易重地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