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9章 豹胎易筋丹,汝可知否?(2 / 2)

达延汗心中深感对满都海有所亏欠,未曾取其性命,而是命弟子看顾其修行生活。满都海体质非凡,坚韧如磐,即便如今已临近古稀之年,依然精神矍铄,寿元未衰。

朱照泓并未理会那些哈屯与别吉们的纷争,径直来到满都海面前问道:“你可愿为了救赎你的部族子民而行动?”

满都海缓缓睁开那双始终紧闭的邃目,目光炯炯有神,毫无老迈之态。“还请太子殿下方才我鞑靼族群留下一线生机。”

满都海在目睹飞艇之术后,即明白鞑靼一脉的衰落已是难以逆转的命运。昔日草原民族凭借灵巧机敏的游牧战术对抗农耕世界,然而此刻此优势已然消失殆尽。大明王朝可以随时随地借由飞艇降临草原之地示威震慑,而鞑靼人却对此束手无策。加之黄金家族失陷王庭,部族散乱,重振雄风几乎成为妄想,便是相邻的瓦剌一族亦不会给予他们这样的机遇。

得知鞑靼大军现状后,满都海毅然表示愿意主动前往劝降达延汗。朱照泓对此举颇为钦佩满都海的决断。

满都海愿亲身涉险劝服达延汗,对于朱照泓而言无疑如同虎添翼。即使满都海未曾参与劝降,击败鞑靼人只是时间问题。满都海更未提出任何交换条件,仅要求朱照泓带他至战场前线,他会亲自尝试说服达延汗投降。

朱照泓自然答应了此事,随即驾驭飞艇,载着满都海翱翔至辽东之地。

达延汗虽连续数日奋力攻打朵颜三卫,但却始终未能寻找到返回故土的道路,其身形消瘦,神情萎靡。连鞑靼的小王子皆如此憔悴,更不用说那些普通士兵了。此刻的鞑靼大军早已丧失战斗力,只能掘地觅草根,入山狩猎以维系生存。

王守仁持续派遣灵禽携带飞行法宝骚扰鞑靼军营,使得鞑靼士兵无法得到片刻休憩,日夜不得安宁。此外,他还广撒劝降传单。虽然鞑靼人多不通文字,但王守仁巧妙地采用四格图文漫画形式,描绘了一个鞑靼人在饥寒交迫之下最终醒悟,放下武器向明军将领行跪拜礼投降的情景,而那位明军将领则欣然接纳,并赠予鞑靼人食物。

于是,不少意志薄弱的鞑靼士兵开始趁夜暗潜逃至明军营地投降。然而,多数鞑靼战士仍抱持重返草原家园的期盼。在蒙古部族中,他们是属于有一定地位之人。若选择离开,他们的财富将被人夺取,妻子儿女也会成为他人囊中之物,背叛的成本实在是太高昂。

面对这一局面,王守仁并不急于发动总攻……

随着岁月流转,越来越多的鞑靼族人背离旧道,待到其势力衰微至极点之时,便是对其发动致命一击的良机。

当那神秘的飞舟营地显现在鞑靼大军头顶的苍穹之上,整个鞑靼军队陷入了深深的绝望之境。即便是热气球已让他们饱受炼狱般的折磨,眼前的这艘巨大飞舟更是令他们恐惧不已。

达延汗心中悲凉,仰望着天空哀叹:“长生天哪!看来我再也无法见到我的家人们了。”

然而出乎他的意料,那些飞舟并未向鞑靼大军展开攻势,反倒是将他的家人送到了面前。

再次见到白发苍苍的满都海,达延汗心中五味杂陈,长久以来他对满都海都怀有愧疚,鲜少与其相见。未曾想今日竟在战场之上重逢。

一种不祥的预感涌上心头,满都海随后证实了他的担忧:他们的王庭已被摧毁,妻儿老小尽数落入明军之手。

这一刻,达延汗仿佛觉得天都要塌下来了,重建大元帝国的梦想还未实现,家园却已然化为乌有。

庆幸的是,顾鼎臣顾虑到俘虏达延汗的家人,未对其王帐施展全力攻击,故而家人大部分尚在人间,然其他人却十不存一。

满都海力劝达延汗向大明俯首称臣,愤怒之余,达延汗身为黄金家族后裔,怎肯轻易屈膝投降?

满都海质问达延汗:“若不投降,还有什么更好的出路吗?难道我们要眼睁睁看着黄金家族的血脉就此断绝吗?”

达延汗无言以对,只得将王帐遭袭之事告知麾下的各部落首领,并共同商议究竟是拼死抵抗到底,抑或是选择投降求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