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很早万峰就醒了,这得益于他天天早晨起来锻炼养成的习惯。
尽管在这里无法施展拳脚他还是用床做了几十个俯卧撑,然后叫醒张闲除去吃早餐。
八零年的大街上是找不到后世那些随处可见的早点摊的,吃早餐还得去饭店。
还是昨天吃饭的那个饭店,万峰喝了一碗小米粥一个咸鸭蛋,张闲比他多喝了一碗粥加一个咸鸭蛋一张葱花饼,一共花了两毛钱。
“我们现在去哪儿?”吃完早餐出门张闲问。
现在是早晨六点半左右,去人家串门似乎早了一点。
“我们先去溜达溜达,待会去看一个人认认门。”
两人在大街上晃晃荡荡地溜达直到到沿途的商店开门。
又溜达了一会儿看看时间快八点了,万峰和张闲就在一个商店里买了礼物坐着有轨电车来到了寺沟。
寺沟,靠近渤海港,解放前叫红房子,从沙俄统治时期开始这里就是在渤海港上干活的苦力们聚集的地区,直到解放后。
据说明清时期这里一个山沟里有一座感恩寺而得名,后期修建水库的时候寺庙的残垣淹没在水库之中。
到了寺沟后有热心的人告诉万峰想要找的地方,他们很顺利地找到了一座大院子。
“请问这里的张喜堂老先生家吗?”
在得到肯定的答复后,万峰被一个二十几岁的青年请进了院子。
院子很大,除了左右厢房外中间还有一片很大的空地,也很有意思,院子里都是石锁杠铃单杠等锻炼器材。
一位五六十岁精神矍铄的老人站在正房门口,以为万峰是来学艺的。
这个时候就到了万峰自报家门的时候了。
“我是张广普的弟子,但是又不算是正式的弟子,因为他没有正式收我为徒,这次来他托我捎了些红崖土特产。”万峰把张广普让他捎的东西从包里拿出来,两个小包也不知道里面装了什么东西。
万峰恭恭敬敬地把小包交给青年,同时把礼物也交给青年。
“这是我的礼物,一点心意不成敬意。”
万峰的礼物是两瓶习水老窖,两条锡纸包江帆,这些礼物花了他十块多,在当时算是重礼。
如果张广普正式收他为徒的话,门口那老爷子就是他师爷了,而给他开门的青年就是他师叔。
但即便如此万峰也得管老人叫爷管青年叫叔。
青年是张广普的三弟张广垌,万峰不知道的是张广垌在寺沟是非常有名的人。
张广垌一身跤术炉火纯青,寻常人三个五个近不了身。
这些张广普并没有和他说起过。
解放前这里就是苦力聚集的地方,主要就是装卸船,他们给沙俄、东洋人扛活没有力气没有好身体不行,再就是为了自保。
这里鱼龙混杂,没点功夫自保还真的不行。
于是就有人自发地开始练武术练跤术。
张家来自关内,祖传的快跤,因此很快在这里就有了名气,解放前门下弟子众多,抗战后期他们和东洋人有过几十次的明暗斗争,曾经多次把有价值的情报送给党的地下组织。
现在,虽然张家已经不开门授徒,但依然有市内的跤术爱好者聚集,切磋会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