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面说了这么多,其实都只是李白的小插曲。我们回归正题,接上次李白被唐玄宗赐金放还。其实李白是极度郁闷的,所以,他写了《行路难》,写了《将进酒》……但事实上,他的这一些诗虽然写得烦闷忧愁,但我们读起来却不感到阴郁。反而,在烦闷忧愁当中,他的这一些诗还有一股特别的力量,支撑着我们前行。”</P>
李白的诗就是如此的有个性。</P>
“被赐金放还的李白感觉功名无望,于是他开始周游各地。有一次,他在宣州送别自己的族叔李云。虽然是送别族叔李云,可后来反倒是李白自己喝醉了。李白喝醉之余,便诗性大发。即将与李云分别之即,李白朗声高歌。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P>
舞台上。</P>
再一次出现那位白衣侠客。</P>
“来了,来了。”</P>
“兄弟们,打好精神,别顶不住。”</P>
“嗯,知道。”</P>
众人自然知道此前陈凡讲的这一些诗只不过是开胃菜。</P>
真正李白让人拍案叫绝的,又何止是这一些。</P>
比如现在这一首。</P>
虽然他还没有完整的念出。</P>
但仅仅是开头这两句,就已然将其他诗人分出高下。</P>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P>
这一句。</P>
就像此前的“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那般,虽然没有这么有气势。</P>
但却别具匠心,不是他人能想到的。</P>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P>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P>
这是一首送别诗。</P>
但虽然是送别,李白述说的却是自己的心境。</P>
可能是没有方向。</P>
做官又做不了。</P>
也不知道去哪?</P>
所以。</P>
很多时候李白只能喝酒。</P>
但你以为李白喝酒就醉了吗?</P>
并没有。</P>
李白的醉只不过是别人眼中的醉。</P>
哪怕李白醉了,他的内心极是极度的清醒。</P>
你看。</P>
他还知道夸奖自己的族叔李云有建安风骨。</P>
但你以为李白就夸自己的族叔李云吗?</P>
并不仅仅只是。</P>
接下来这句,中间小谢又清发。</P>
大谢指的是东晋时期有名的文人,谢灵运。</P>
而小谢,就是谢眺。</P>
李白送李云的地方,就是在这个谢眺楼。</P>
但事实上,这里的小谢指的也并不是谢眺,而是李白自喻为自己。</P>
也就是说。</P>
叔,您文采很好,但我也不差啊。</P>
是的。</P>
李白就是这样的李白。</P>
在夸奖别人之时,从来没有放过自己。</P>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P>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P>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P>
后面六句。</P>
可以说每句都是经典。</P>
欲上青天揽明月。</P>
抽刀断水水更流。</P>
举杯销愁愁更愁。</P>
而最后一句。</P>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则又将此前的郁闷一扫而空,仿佛拨云见日,一阵清风袭来,让人只感觉神轻气爽。</P>
此前的再多不如意,也跟着这艘扁舟随风而去了。</P>
这首诗,叫做《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P>
前世。</P>
同样是九年义务必背的诗歌。</P>
当年的陈凡读这一首诗的时候,便感觉这首诗与众不同。</P>
现在再读,同样佩服李白的文采。</P>
难怪无数的人评价,这首诗如神龙出海,天马行空。</P>
……</P>
“我靠,我都不知道怎么评价了。”</P>
“那就别说,静静的倾听吧”</P>
“嗯。”</P>
众人点点头。</P>
对于他们来说。</P>
李白的境界实在是太高太高了,高到他们真的有一些跟不上节奏。</P>
而与其如此。</P>
还不如静静的聆听。</P>
……</P>
李白在送别李云之后,他又前往了齐州。</P>
齐州游侠之风很盛,大街小巷都能看到一些剑客侠客挥剑比试。</P>
李白亦是爱剑之人,他曾经自述自己十五好剑术,又拜过名师。</P>
在他的很多诗里面,我们都能看到与剑有关的诗作。</P>
此时来到齐州,那游侠之气让李白热血沸腾。</P>
哪怕晚上回到酒店,李白亦感觉全身热血没有释放。</P>
这个时候,联想到白天看到的那些剑客,他又想起太史公写的《公子列传》。</P>
他再也按奈不住自己的情绪,来到院中,提剑挥舞。</P>
随着陈凡的讲解。</P>
舞台当中,一道白衣剑客赫然出现:</P>
【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P>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P>
闲过信陵饮,脱剑膝前横。将炙啖朱亥,持觞劝侯嬴。</P>
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眼花耳热后,意气素霓生。</P>
救赵挥金锤,hd先震惊。千秋二壮士,烜赫大梁城。</P>
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谁能书阁下,白首太玄经。】</P>
这便是李白所有诗当中最具有杀气的一首诗,《侠客行》。</P>
前世金庸先生还以这一首诗,写下了同名武侠小说《侠客行》。</P>
但相比之小说。</P>
《侠客行》这首诗,才真正的将侠士气骨完全的表现了出来。</P>
不过。</P>
这首诗并不仅仅只是写剑客。</P>
他其实说的就是燕赵大地的侠士,他们的侠骨让人敬佩。</P>
并且。</P>
为了表现这一些燕赵侠客的气骨,李白还用了一个典故。</P>
这个典故,那就是信陵君窃符救赵。</P>
据说当时秦国想攻打赵国。</P>
赵国希望魏国能够出兵,以共同抗秦。</P>
原本魏王是答应的,可后来又怕得罪了秦国,于是就让大军停止了行动。</P>
魏国公子信陵君于是便找到一位叫做“侯嬴”的隐士,这位隐士70多岁了,但还只是一个看东大门的小吏。可虽然如此,信陵君仍是对侯嬴敬重有加。在得知魏王停兵之时,信陵君就找到了侯嬴商量。侯嬴跟他说,你先把魏王的虎符偷出来,然后再去找魏国的大将晋鄙,并让他出兵。</P>
随后,侯嬴又说。如果晋鄙同意发兵,那自然最好。可如果晋鄙不同意的话,那就将朱亥带上。朱亥是个大力士,你在与晋鄙谈判的时候,让朱亥站在边上,并在朱亥袖子里藏着一个大铁锤。如果晋鄙不同意,你就让朱亥将他给锤死。</P>
也正因为信陵君按着侯嬴的计策,最终,信陵君窃符救下了赵国。</P>
不过。</P>
因为侯嬴是魏国人,他帮助信陵君这样对付自己的国人,侯嬴感觉有愧于魏国,于是就自杀了。</P>
所以后面李白写出这一句:“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P>
哪怕就是他们身死,但他们的侠士风骨,仍不愧于世上豪杰。</P>
……</P>
“场面好大。”</P>
“没想到,战国时期竟然有侯嬴与朱亥这样的壮士。”</P>
“谁能书阁下,白首太玄经……面对着这一些侠客英雄,谁又会学老年儒生,哪怕就是头发白了,还在窗前写书呢。”</P>
为了表现出《侠客行》这首诗的背景。</P>
央视特别制作了一期十分钟的战国历史记录片。</P>
虽说是记录片。</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