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啷个说?要不要走了?”</P>
山坡之上,刘东平很随意地盘膝坐在草地上,手中握着一根树枝,百无聊赖地挥动着。</P>
而在她身旁的程暮,则全神贯注地凝视着长辫儿走进大营的那个方向。</P>
对于密信中的内容,他心中已经猜到了大概。</P>
就在不久前,长辫儿被大营巡逻的守卫发现,并被扛着带入了大营之中。</P>
紧接着,程暮要求刘东平将密信交给他查看。</P>
古代的文章采用从上往下、从右往左的书写方式。</P>
更为关键的是,古代并没有标点符号这一概念。</P>
对普通人而言,阅读古老的书籍和文献可谓是一项极具挑战性的任务。</P>
正因为如此,诞生出一门专门教授人们读书的学问——训诂。</P>
简单来说,它所研究的领域包括音韵和文字等方面。</P>
幸运的是,程暮曾经学习过这些知识,否则想要在以古体写成且毫无标点的密信中找到“武宣入宫”这四个字,恐怕还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P>
对于这密信的内容,程暮的感觉是不太认可。</P>
毕竟……</P>
武宣入宫?</P>
这位宣公主现在还在南江待着呢,她入的哪门子宫?</P>
但是,在仔细阅读了密信之后,他又不得不认可。</P>
因为这四个字是信中诗句的藏头,连起来之后又是能说通的。</P>
这封信是从苏州送出来的。</P>
那送信的人肯定清楚苏州城的情况。</P>
目前程暮已知武后就在苏州城,而传信之人又说“武宣入宫”。</P>
那程暮便得出了两个结果。</P>
一,传信人能够进入皇室禁地。</P>
二,苏州城内有一个武宣!</P>
虽然第二个结果十分危言耸听,但是程暮还是相信这是真的。</P>
那么问题就来了。</P>
南江和苏州城内的,哪一个才是真的武宣?</P>
“你说武宣姐姐,真的没有问题吧?”</P>
刘东平将手中的木棍用力挥向一朵刚刚开放小黄花。</P>
程暮点点头:“嗯,我觉得我们南江的那个,是真武宣。”</P>
当程暮瞧出了密信中的藏头内容后,便将其告诉了刘东平。</P>
刘东平的反应先是惊讶,随后是不解。</P>
当时的刘东平问:“你说武宣是假的?”</P>
当时的程暮摇头:“不,我觉得苏州城的武宣是假的。因为一直跟着我们的武宣,没必要去冒充一个公主!你自己想想,自从我们认识武宣之后,她有利用公主的身份向我们索取任何便利吗?”</P>
当时的刘东平摇头:“没有。”</P>
程暮点头道:“那就对了!一个人,冒充武后的养女,当朝宣公主,却从来不用身份来索取便利,那她冒充的意义是什么?反而是苏州城里的那个,通过‘宣公主’这个身份,得到了便利。”</P>
和程暮待久了,刘东平也全然没有了避讳。</P>
面对程暮在天授年间,还称呼女圣人为“武后”,小丫头也全然没在意,反而问道:“什么便利?”</P>
“如信上所说,入宫!”</P>
别说当下这个天下大乱,活尸遍地的光景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