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英宗治平元年(1064)。
正月十三。
苏轼的同学(同科进士)、商洛令章惇自长安带着苏旦和安师孟来凤翔府拜访苏轼,并一同自周至县清平镇游览了楼观、五郡、大秦、延生、仙游,往返四天,得诗十一首。
这十一首诗都寄给了苏辙,兄弟俩互相唱和了一番方罢。
苏轼与章惇等人游终南山时,到了仙游潭时,只见潭下绝壁万仞,只有一根孤木横亘其上。章惇邀请苏轼沿横木过到对面在潭壁上题几个字,苏轼害怕而不敢通过。以今天的原理来解,苏轼可能有恐高症也。
只见章惇信步轻易就过去了,这还不算,又用一根绳绑在树上,把自己垂放下去。小心地提着自己的衣襟,用漆墨润湿大笔,在石壁上大书:苏轼、章惇到此一游!
写完后,再从容折返,一来一去,章惇却是脸不红心不跳的,“神彩不动”。
苏轼目睹这些,拍着章惇的背说,你日后必能杀人!
章惇不解。
苏轼说,能轻易拿自己性命做赌注的人,日后便不怕杀人。
章惇大笑。
谁知,日后苏轼此语竟一语成谶。
这一段子,流传的相当久远,等于变成了贴在章惇身上的标签。
二月十六,苏轼又与张杲之、李彭年重游南溪。
几个人喝得有些醉了,就相与解衣脱鞋,赤足褰裳插入溪流中,一起大声吟咏唐人韩愈的《山石》诗,看来宋人也常有追慕古人风尚的传统。
《山石》是唐代文学家韩愈的诗作,被选入今天的《唐诗三百首》。
此诗是韩愈写于唐德宗贞元十七年(801年)七月离徐州去洛阳的途中。当时韩愈所游的是洛阳北面的惠林寺,同游者是李景兴、侯喜、尉迟汾。
诗题为“山石”,但并非咏山石,而是一篇诗体的山水游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