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中空洞浑无物,何止容君数百人。
此诗题过之后,苏轼已将其忘在了脑后。谁知,后来有几位年轻人也在苏轼的题诗处题了自己的诗作,这下坏了,造成了歧义。假如把题诗的时间先后顺序颠倒一下的话,就变成了先题诗的苏轼是在讥诮后来才题诗的这些年轻人了。
面对这些,苏轼只有苦笑加摇头。他在后来专为此事而写的《记宝山题诗》中辩解说,周柏仁所说的君子,应是王茂弘这样的人物,岂是这些无名的小辈!“生平不识高将军,手污吾足乃敢嗔。”,现在或是后世那些仍在诬陷我讥诮别人的小人,你们应该好好掂量一下自己了,我是你们眼中那种级别的人物吗?
西湖北山的垂云庵有一诗僧法号清顺,字颐然,他的诗风古朴凝炼,颇重形象的塑造和意境的追求,故诗文负一时重名。王安石就极爱其诗,苏轼晚年也时常与之唱和。
要说此僧的出道,也是与苏轼有着莫大的关系。
一日,任杭州通判的苏轼正在游览西湖边的僧舍,突然瞅见壁上有一首小诗云:竹暗不通日,泉声落如雨。春风自有期,桃李乱深坞。
当苏轼向随行人员及寺僧们询问此诗的作者时,有人报告,作者正是诗僧清顺所为,于是苏轼当即就着人找来了清顺禅师。谁知,苏轼竟与此僧一见如故、相谈甚欢,不知不觉中,借助苏轼这个“大网红”的流量,诗僧清顺的大名也就不胫而走了。
五月初十,闲暇之中的苏轼邀请了吕仲甫、周邠、僧慧勤、慧思、可久、惟肃、义诠一起从西湖上泛舟出游北山。《西湖志》记载,自宝云山、葛岭、栖霞岭一带,统谓之北山,以其在西湖之北也。
由于苏轼又结交了一位新朋友,便一并带上了,这位新朋友正是清顺。
此次出游,苏轼在孤山上见到了僧人志诠搭建的柏堂,还见到了与柏堂相连的白居易的竹阁。这两座阁楼都是依一株前朝陈时的古柏而建,孤山上原有陈时的古柏两株,其中一株被人当作柴草烧了,目前仅剩下一株。
有一天,苏轼正在有美堂会客,而钱塘县令周邠与数位僧人正好从西湖上泛舟前往北山。这位周长官听到有美堂里有苏轼与众人的歌笑声,但由于自己正服母丧,无法前来欢聚,就只能派人给苏轼送来了一首诗作。苏轼得诗后,感念周长官的重情重义,于是连和了两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