熙宁九年八月,也就是去年,京城即有传出消息,苏轼即将离开密州,出知汝州。
之所以后被改知河中府,是因为汝州离京城太近,有些人怕苏轼被皇上召见;后来又改知徐州,是因为河中府是军事重镇,反对派认为苏轼喜欢挑毛病,所以很不放心。
苏轼从知河中府改知徐州,在苏轼心里倒没起多大的波澜,他甚至认为,徐州这个地方,有着溪山之乐,旱灾及诉讼也少,是自己可以接受的。
熙宁十年的六月十一,弟弟苏辙的保母杨金蝉去世。
对于杨金蝉的保母身份,加之由苏轼而非苏辙撰写的《保母杨氏墓志铭》这一事实,有日本学者提出了杨氏可能是苏辙生母的说法,还说其身份要超过苏轼的乳母任采莲,目前尚无定论。
处理完杨氏的后事,苏轼带领领导班子成员前往徐州城南五里的汉高帝庙进行参拜,弟弟苏辙也一同前往。
汉高祖刘邦,字季,沛县丰邑中阳里(今江苏省丰县)人。是汉朝开国皇帝,汉民族和汉文化的奠基者和开拓者,对汉族的发展以及中国的统一有突出贡献。“沛公”刘邦的家乡丰邑,正是在徐州的辖地内。
弟弟子由的到来,让苏轼感到无比的温暖。交接完府衙的手续,苏轼就邀上彭城令颜复(字长道)与京东路提刑、被欧阳修誉为“苏轼之流”的李清臣(字邦直)带着弟弟四处走走。
他们几个先来到百步洪,一起吟诗唱和。
百步洪,又叫徐州洪,在今徐州市东南二里,为泗水所经,有激流险滩,凡百余步,所以叫百步洪。
徐州古称彭城,本是殷商时期殷大夫老彭之国,春秋时属于宋国的地界。宋时,彭城郡的东南隅,就是京东路提点刑狱的官廨所在。李清臣到任后,在城隅之上构筑了一座亭子,苏轼到任徐州后,就把老李的建造的亭子命名为“快哉亭”。
苏轼带着弟弟一路游览,登上了快哉亭。
我们知道,此时苏轼的心情是极为畅快的,但正是在这种时候,四十二岁的苏轼仍会不自主地把心中的想法和盘托出,毫不遮掩。
李邦直在沂山祈雨有应,心里一激动,作了首诗。而苏轼此时也是处于心情畅达而不设防的状态,面对着与自己心有灵犀的李邦直的诗,就顺手唱和了一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