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华是到隔壁村读四年级才知道,小学毕业后,不仅有初中、还有高中和大学,要是能读大学,那就能变成城里人,还能当干部,那样就完全不一样了。那样她就能和妹妹一起成为妈妈的依靠,为妈妈养老。</P>
妈妈刘英在生了妹妹后多年都没再怀孕,而且这几年计划生育都已经普及到村里了,虽说村里还是有人为了生儿子在超生,可超生不仅有罚款,怀孕开始就要东躲西藏,啥都干不了,地都撂荒了。</P>
村里有户人家为了生儿子,家里院墙的砖都被扒了卖钱交罚款了,可人家还得意的很,有儿子了,以后养老有靠了。春华不明白,老师都说,国家讲了男女都一样,一样可以出去做工,一样可以给父母养老。就是村里地里干活的,从来不缺女人,为什么那些人还只想生儿子呢?</P>
生个儿子,要苦哈哈地攒钱给儿子盖房子,给儿子存钱付彩礼,女儿在家里从小就干活,长大一些还被卖出去换彩礼,女儿不是更划算吗?</P>
春华想不明白,但她现在已经知道,读书越多,以后能找的工作就越好,就越不会分男女。</P>
春华和秋实一起在上下学的路上开始学习五年级的课程,春华现在已经喜欢这种和妹妹一起提前学习的过程,她有时候觉得妹妹比村小的老师厉害多了,妹妹讲课不像那些老师那样只会讲课本上的东西,妹妹讲起语文课文来,就好像抓住一个线头,一点点地展开,不仅讲清楚了课本上的知识,还将相关的很多知识都涉及到了。</P>
妹妹讲数学,不是只会告诉她多算,多记公式,妹妹会将自己身边熟悉的事编成有意思的故事,让她来计算。</P>
就好像村里有人盖房子,一个大工和一个小工一天分别能干多少活,工钱分别是多少,盖房子整个工程量是多少,要是在一个月内赶完工,请几个大工和小工更划算,要是中间遇到雨天或不能开工的天气,要如何请人?还有要是几个大工和小工干了几天后,其中有几个人家里临时有事耽误了,又该怎么赶工、</P>
春华觉得真有意思,比纯粹的数字计算有意思多了。就这样在两姐妹四年级上半学年结束时,两人又拿着满分的成绩去找老师了,秋实先提了下半年想跳级的事,老师没同意,说跳级要等一学年结束,秋实就提了想明年参加小升初考试,老师觉得她俩在开玩笑。</P>
秋实就开始表达自己的诉求,她和姐姐早已学完了小学的全部课程,两人想早些读初中,可以为家里减轻负担。学校要是不相信,可以给她俩考试,其实这时候跳级还是有的,并不像以后那么难,很多人都还记得在古代,那些‘神童’,那些十多岁就考上进士,封王拜相的事迹,过去小孩有条件的,三岁就启蒙,毕竟十四五岁就要成家,二十岁的时候自己的孩子都能走路说话开始启蒙的也不算早。</P>
不少城里双职工家庭,孩子四五岁只要坐得住的,就早早送去读小学了,只有再等几年,等九年义务教育立法后,孩子读书的合适年龄被定在了六岁,才挡住了那些把还应该在幼儿园玩耍的小孩塞进小学的行为。</P>
但那基本是在城里,村里也有把四五岁小孩送去学校的,但那只是想着孩子太小不能给家里干活,不如早点读书,大一些了认识些字就可以回来帮家里做事,两不耽误。孩子在学校大多读的不怎么样,少有好好学习的,就是多个管孩子的。</P>
学校老师想了又想,干脆给考个试吧,与其自己在这里纠结,还不如用考试拦着这两个孩子的【奇思妙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