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二年,二月初八,大朝会。</P>
一纸政令震惊朝堂,一纸圣令昭告天下。</P>
皇室外戚不再享受特权待遇,按长幼分别封赏从五品到从七品闲散官职。</P>
百官认为在朝堂上会吵得不可开交,却不料各国公大臣一致缄默不语。</P>
连那些本就在朝堂上任职的外戚们,也没人站出来说话。</P>
沉默的朝廷似乎是暴雨前的宁静一般,气氛压抑的紧。</P>
另一道圣令则是昭告天下,去年大旱,为预防蝗灾,贞观二年各州府不准进行徭役,号令百姓开荒拓渠。</P>
户部、工部、中书省联合上奏,请求划拨国库部分资金进行农业作业。</P>
另建议各州府散养鸡鸭,预防蝗灾。</P>
此时杜荷在幽州城外和俟斤带来的二百壮士终于是碰了面。</P>
“校尉怎会如此狼狈?是遇到了什么事?”俟斤看着杜荷一副平民打扮,不禁有些好奇的问着。</P>
杜荷则是咬牙切齿道:“有人要我死,而且在朝堂中权势定然不低,给我父亲传的密信,后来都没回我了,于都斤山怕是回不去了。”</P>
一行人就这么在城外漫无目的的走着,直到天快黑了之时,俟斤才犹豫到:“杜校尉,我骨利干不仅仅是只有这些壮士,还有些老弱妇孺,只怕……”</P>
此时两人皆是没有继续说话,此时众人在这荒郊野岭扎起了营帐,篝火噼里啪啦的炸响着。</P>
俟斤咬着牙继续说道:“校尉……”</P>
杜荷长叹了口气:“罢了罢了,倒是为难了你们远远的跑这么一趟,明日天亮之际便回去吧。”</P>
又从杜九那拿出来一张百两银子的银票,递给了俟斤。</P>
俟斤推辞着:“杜校尉,我不能要。”</P>
“给你们这些弟兄们的辛苦费,如今我这境地,也拿不出那么多银子,合下来一个人才五百钱,收着吧。”塞给了俟斤,杜荷双手放在火堆上烤着,也沉默着不说话。</P>
今晚的幽州也没有星星,在火堆边坐了一个多时辰,杜荷转身进了营帐中。</P>
俟斤也是犹豫了良久,大喊道:“我说一下,如今杜校尉日子不太好过,日后可能回不去漠北了,有没有兄弟愿意跟着杜校尉的,都站出来说句话。”</P>
大家都低着头,不知道想着什么。</P>
“我俟斤把话说在这,我不能跟着杜校尉是因为部族还有很多人等着我回去操持,你们谁跟了杜校尉,你们的家人我都会妥当的安置好,没有后顾之忧。”</P>
整个营地里一片死寂,杜荷躺在帐篷里自然是听得到外面的声音,这会心情也是沉到了谷底。</P>
思来想去,暂时也没什么办法,除了自己家的这些死士,对这些草原人,他还能有几分信任,其他的,根本不知道谁是想要自己命的人。</P>
在毛毡垫上翻来覆去的也睡不着,又不想出去,本想叫阿史那跟着自己疯一次,可是现在阿史那身边也是人员杂乱,杜荷根本不敢冒这个险。</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