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年的时间里。</P>
朱雄英长高了不少。</P>
和其他三四岁的孩子比起来。</P>
个子高的简直就不像是同龄人。</P>
朱檀和朱柏两个皇子同样变化巨大。</P>
一个已经彻底的从郭宁妃的影响下走了出来。</P>
变成了一个阳光开朗的小孩子。</P>
一个也一点一点的瘦了下来。</P>
从自己娘亲胡顺妃那里继承的善良天赋也开始展露出来。</P>
再加上朱雄英给自己这两个小叔叔提的学习建议。</P>
让朱檀和朱柏能够健康茁壮的成长。</P>
马皇后看到这一幕心中也是十分的高兴。</P>
老朱家的儿孙,各个都是好样的。</P>
因为经济的日渐变好。</P>
老朱也不需要拿那些官员来开刀。</P>
所以朝堂上的缺也就没有那么多了。</P>
科举改制到现在,也仅仅只举办了那一次。</P>
虽然考试的时候,面对突然改革的科举。</P>
天南地北的学子 们一顿鬼哭狼嚎。</P>
但是却丝毫没有影响到朱元璋和朱标的决心。</P>
并且成果已经有所展现。</P>
朝堂上新进的这些官员们少了些夸夸其谈。</P>
多了一些务实。</P>
和武将之间也不再完全是对立。</P>
看到这种改变,朱元璋和朱标的心里自然是欢喜的。</P>
而始作俑者朱雄英的心中也是十分的高兴。</P>
这两年的时间,白糖的生意依然蒸蒸日上。</P>
朱镜静甚至开始尝试通过白糖来打开一些别的市场。</P>
而不是简单的只卖白糖。</P>
朱英饶也跟着朱雄英一起,把天下第一楼开遍了大江南北。</P>
不过朱英饶并不知道天下第一楼背后的真正作用。</P>
只知道自己兜里的银子一天天的在变多。</P>
这种满足感让朱英饶的性格都改变了 不少。</P>
不再是之前那种刁蛮古怪的性子。</P>
而是真的静下心来,想着如何帮助朱雄英。</P>
朱标安插在第一楼的那些人。</P>
在打探消息之外,也将各地的民生问题。</P>
及时的汇报给朝廷。</P>
好让朝廷能够知道最真实的民间。</P>
至于朱棣的琉璃器生意。</P>
基本上已经被他给抛诸脑后了。</P>
每天就做两件事。</P>
一件就是跟徐妙云腻歪在一起。</P>
另一件就是找自己的父皇或者大哥要北边的军报。</P>
看着北边送回来的军报。</P>
朱棣只恨自己 不能亲临战场。</P>
这举动也让朱镜静和朱英饶嘲笑了他很多次。</P>
但是朱棣却毫不在乎。</P>
朱棣觉得大丈夫功名就该马上取,生意上的东西不过是辅佐的小道罢了。</P>
对于朱棣的这一番言论,朱雄英并没有说什么。</P>
因为朱棣志不在此,他天生就是该上战场打仗的人。</P>
生意上的事,本就不是他的正路。</P>
不只是金陵。</P>
整个大明也都是四海升平。</P>
有了当初江南治水的经验。</P>
户部的人带着当初一同去治水的人。</P>
照葫芦画瓢的前往大明各地去修筑河堤和大坝。</P>
河堤用来防洪水,大坝则用来防旱灾。</P>
昆山的百姓也因为朝廷政策的倾斜,开始渐渐的恢复生产。</P>
两年蓄养地力,土地已经再次变得肥沃起来。</P>
所有的百姓全都对皇帝感恩戴德。</P>
朱元璋现在也开始试着把一些事情放手给大臣们去做。</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