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5章 朱雄英:要把羊毛控制在自己手中(1 / 2)

如今的工部和户部,成了最忙碌的两个衙门。</P>

每天都有不少官员在两个衙门里来回的走动。</P>

工部的人嫌弃户部给的钱少。</P>

户部嫌弃工部花的钱多。</P>

两边的人就路线和花费进行了不止一次的讨论。</P>

其余的几个衙门对此表示,我什么都不知道,我只是一个路过的吃瓜群众。</P>

除此之外,南越往返的官船也停止了民间的一切交易活动。</P>

专心的从南越这些地方开始往大明运木材。</P>

同时为了不耽搁商人们做生意。</P>

朝廷特旨,允许商人自己组建船队出海。</P>

前提是要遵守大明的律法,并且还要缴纳一定的赋税。。</P>

并且那些违禁物品依然不允许私人运输。</P>

抓到立斩并抄家。</P>

之所以制定这么严厉的刑罚。</P>

是因为朱雄英知道,在如今这个年代。</P>

并没有什么行之有效的遏制这些人走私的手段。</P>

唯有严苛刑罚才会让这些唯利是图的商人们收敛一二。</P>

你可以走私,只要你能承担起这个后果就行。</P>

自从上次的假倭寇事件之后。</P>

大明的商人们 是彻底的相信了大明沿海已经没有倭寇的事实。</P>

并且朝廷如今的官船数量并不算多。</P>

每次都需要排很长时间队才能够出海一次。</P>

这样一来,自己的赚钱效率就 大大的降低了。</P>

所以在得知朝廷允许个人组织船队出海之后。</P>

几乎所有的商人都兴奋异常。</P>

大把大把的银子就在海外等着自己,出海!</P>

因为这条铁路的提前问世。</P>

时代的车轮已经被缓缓的拨动了。</P>

最起码大量商人出海这件事,要比历史上的隆庆开关要早上一百多年。</P>

在工部和户部的人忙的焦头烂额的时候。</P>

朱雄英却把自己的两个姑姑给叫来了。</P>

这两年的时间里。</P>

四叔朱棣回来的次数两个巴掌都数得过来。</P>

除了朱元璋和马皇后的生日,也就是四时年节。</P>

不过好在朱棣和徐妙云的婚事已经定了下来。</P>

这让徐达在心中着实松了一口气。</P>

只要这件事定下来,就肯定不会再有反复。</P>

眼瞅着这个女婿现在的风评越来越好。</P>

已经不知道有多少人在没定亲之前开始打朱棣的主意了。</P>

不过对于这件事,徐妙云倒是一脸的无所谓。</P>

徐达在表达自己担忧的时候。</P>

徐妙云也只是冷哼一声说道:</P>

“他敢!借他十个胆子!”</P>

至于当初交到朱棣手里的琉璃器,朱棣已经彻底的放手不管了。</P>

因为朱棣现在已经发现了比挣钱好玩几百倍的事情。</P>

在海津,姚广孝为主,自己为辅。</P>

但是朱棣这个辅只是挂个名,真实情况是时不时的带人去骚扰那些蒙古人。</P>

弄得他们苦不堪言。</P>

朱棣管这个叫狼群战术。</P>

虽然辽地苦寒,但是朱棣对此却乐在其中。</P>

而此时的琉璃器生意已经被朱雄英亲自接手了。</P>

当年不接手是因为自己年纪太小。</P>

不想操那么大的心。</P>

现在接手是因为这些琉璃器还有更大的用处。</P>

在朱雄英的不懈努力下。</P>

玻璃配方和制作工艺已经得到了很大的提纯。</P>

但还是达不到朱雄英想要的程度。</P>

不过朱雄英也不着急,自己才几岁。</P>

有的是时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