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天承运皇帝,诏曰:”</P>
“朝廷欲在西北诸省大修官道。”</P>
“须从各地征发民夫......”</P>
西北某个县城,破落的县衙门口。</P>
告示牌上贴着一张崭新的告示。</P>
一个穿着童生服的读书人正在将告示上的东西读给在场的百姓听。</P>
身旁站着的则是几个维持秩序的衙役。</P>
这种苦寒之地,已贫苦到县衙里的差役都不认识几个字的程度了。</P>
平时还能让县衙里的吏员出来帮着念念。</P>
然而此时的一众吏员却在衙门里如临大敌。</P>
只能找来一个童生帮着念一下。</P>
百姓们则是老老实实的站在那里听这个童生老爷给自己读告示。</P>
听到朝廷准备征发民夫的时候。</P>
人群中顿时传来一阵哗然。</P>
“朝廷 又要征发民夫了!”</P>
“还是要修官道。”</P>
“那官道一年都难得走几回人,哪里有修的必要?”</P>
“咱们地里的活都干不完,还得去修官道。”</P>
“这来年的收成可咋整?”</P>
一时间,一股不满的气息在人群中开始慢慢酝酿。</P>
人群的动静也开始渐渐小了下来。</P>
这时候,一个上了年纪的老人站出来说道:</P>
“周秀才,朝廷好好的为啥又要征发徭役?”</P>
“修路这事可不是闹着玩的,再耽误了来年的收成,这皇粮国税可就交不上了!”</P>
听到这个老者的话,被成为周秀才的人脸上顿时露出了一丝尴尬之色。</P>
读书几十载,到现在依然是个童生,却被这老者称为秀才。</P>
简直就是在啪啪打脸。</P>
好在周秀才也知道这些人并非是真的要羞辱自己。</P>
于是尴尬之色一闪而没,对这些人解释道:</P>
“朝廷的告示上已经说的很清楚了。”</P>
“这次修的官道跟以往不同,是要用水泥修的。”</P>
“修这一次,抵得上过去十年。”</P>
西北诸省,本来降水量就极少。</P>
水利工程还完全没有规划到这里,再加上信息闭塞。</P>
这种小县城的人根本就不知道水泥是什么。</P>
但是在听到修一次抵得上过去十年,众人还是忍不住一阵哗然。</P>
这种说法是不是有点太夸张了?</P>
江南地方,因为雨水原因,朝廷的官道要年年维护。</P>
否则两年过去官道就荒废了。</P>
其余地方则视情况一年到三年维护一次。</P>
但是最多不能超过三年。</P>
而这一次居然说能够抵得上之前十年。</P>
任谁听都是荒唐的不能再荒唐的话。</P>
“十年?哪里的官道能维持十年?”</P>
“秀才公莫不是在诓我们?”</P>
不等周秀才开口,那几个维持秩序的衙役率先开口说道:</P>
“放肆,这告示上的话是陛下金口玉言,你们这是在质疑陛下的话?”</P>
得益于之前朝廷丈量土地和查处胥吏的原因。</P>
这些差役已经不敢再像过去那么放肆了。</P>
但是该有的威严还是要有的。</P>
听到这些百姓略显放肆的话,当即便站了出来。</P>
“差爷,委实不是我等想作此想。”</P>
“往年维修官道都是在冬天农闲时候才去做的。”</P>
“现在是夏天,正是田里活计忙的时候,这时候修官道,这不是耽误农事吗?”</P>
之前朱雄英做这个决定的时候,朱元璋也曾经发出过这样的疑问。</P>
面对朱元璋的疑问,朱雄英也给出了解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