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 户部尚书的话。</P>
在场的几人不由得相视一笑。</P>
倒是把户部尚书给看的一愣一愣的。</P>
好好的,陛下他们笑什么?</P>
户部尚书不知道的是。</P>
自己此时的这番说辞。</P>
跟刚才陛下等人考虑的一样。</P>
所以在听完户部尚书的话之后。</P>
朱元璋笑着说道:</P>
“这一点你不用担心。”</P>
随后便和户部尚书说了之前商量好的决定。</P>
听的户部尚书一愣一愣的。</P>
这种优待条件,那可真是闻所未闻。</P>
要知道土地 这种东西。</P>
向来都是百姓的命根子。</P>
朝廷开出这种优待条件。</P>
肯定不愁有人不去。</P>
只是这条件 是不是太过于优待了?</P>
光是移民过去的几年时间。</P>
朝廷都要花费 不少的钱。</P>
最重要的是,这些开垦出来的土地好几年都不用收税。</P>
至于朱元璋说的五亩十亩之类的收税标准。</P>
只要不是傻子都不会只开垦那么几亩地。</P>
想都不用想,这些人必然是最大程度的 开垦土地。</P>
甚至朝廷不加这个五十亩的界限。</P>
这些人恨不得自己就把东北给全都开垦了。</P>
可是这样一来,那些老百姓拖家带口的。</P>
光是这两三年的粮食消耗,都不是一个小数目。</P>
朝廷现在有钱是不假。</P>
可是钱又不能当粮食吃。</P>
终归是要一点一点从地里长出来的。</P>
虽然现在大明可以从南越等地弄来大量的粮食。</P>
可是消耗也不是个小数目。</P>
这一点别人不清楚,您这个 当皇帝的还不清楚吗?</P>
不过这话,户部尚书可不敢直接说出口。</P>
但是表达的意思已经很明显了。</P>
朱雄英将之前拿给朱元璋看的稻穗给户部尚书看了一眼。</P>
户部尚书在看到稻穗后,不由得倒吸了一口凉气。</P>
自己可太知道这稻穗意味着什么了。</P>
比普通稻穗多出四分之一的产量。</P>
江南地方一年两季,那就是一半的产量。</P>
这多出来的产量,用来支应前往东北的那些百姓简直 绰绰有余!</P>
户部尚书心中再也没有了担心。</P>
“臣这就开始着手安排!”</P>
很快,朝廷的旨意就传到了大明各地。</P>
一开始的时候,大部分人对这道政令确实是嗤之以鼻。</P>
故土难离的思想还是占据主流。</P>
只要不是在本乡本土活不下去的,压根没有人愿意主动离开家乡。</P>
前往东北去开垦土地。</P>
但大明人这么多,也有的是没有土地的人。</P>
更是有不少破落户。</P>
想要借着这个机会翻身。</P>
反正自己前往东北的花销,朝廷一应支付。</P>
即便是到时候不成。</P>
自己还能 回来。</P>
横竖没有什么 损失。</P>
有什么好担心的。</P>
于是不少人开始主动 报名。</P>
江南地方虽然朝廷没有明发旨意。</P>
但是只要愿意去的,朝廷也不会阻拦。</P>
并且待遇也跟别的人一样。</P>
同样也有不少人选择前往东北。</P>
这么一算下来。</P>
已经有数万人选择前往东北。</P>
这个数字比朱雄英料想的差距不小。</P>
但是朱雄英已经感到很满意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