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雄英淡淡的说道:</P>
“总理海事衙门!”</P>
听到这个从来没有听说过的衙门名字。</P>
户部尚书和吏部尚书也顾不得惊讶了。</P>
而是再次开口说道:</P>
“敢问太孙殿下,这件事情陛下是否知道?”</P>
朱雄英说道:</P>
“爷爷暂时还不知道。”</P>
“但是爷爷已经许了我专断之权。”</P>
“随后我会把这件事情告诉爷爷的。”</P>
“把你俩叫来的意思就是提前跟你俩通个气。”</P>
“把准备工作给提前做好。”</P>
“省得到时候措手不及。”</P>
“毕竟人员的选拔,还是要花费不少时间的!”</P>
“尤其是精通海事的人才。”</P>
听到朱雄英的这番话。</P>
户部尚书和吏部尚书更是惊讶的不轻。</P>
没想到陛下已经对这位 太孙殿下放权了!</P>
这可是个了不得的消息。</P>
大明的权利重心正在 逐渐的转移!</P>
想到这里。</P>
吏部尚书立刻说道:</P>
“上一届科举,还有不少人如今还呆在翰林院里无所事事。”</P>
“太孙殿下既然说了。”</P>
“那臣回头就好好的 挑选一番。”</P>
“等到陛下的旨意一到,臣就立刻把名单交上来!”</P>
这些年朝廷的新式科举已经彻底推行下去了。</P>
随之而来的就是人才的冗余。</P>
蒸蒸日上的大明,就连地方官员也同样十分年轻。</P>
所以很多人即便是中举了,也根本没有可以安置他们的地方。</P>
只能统统的扔到翰林院里。</P>
美其名曰磨炼。</P>
但只有吏部尚书等人才知道。</P>
是根本没有缺给他们补!</P>
所以在确定朱雄英要成立一个新的衙门之后。</P>
吏部尚书立刻就想到了那群在翰林院里过苦日子的科举新秀。</P>
户部尚书也随之说道:</P>
“臣也得回去准备一番了。”</P>
“一个新衙门,从上到下。”</P>
“各级官员的俸禄和待遇还有数量都要重新 拟定。”</P>
“臣等着太孙殿下的消息!”</P>
说完便和吏部尚书一起,起身向朱雄英告辞。</P>
等到这两个大官离开之后。</P>
朱雄英也换了身衣服,进宫去了。</P>
“一个新衙门?”</P>
“专门管海事的?”</P>
听到朱雄英的话,朱元璋的脸上顿时露出了惊讶之色。</P>
“现在那几个市舶司难道不够用吗?”</P>
随着海上贸易的逐渐展开。</P>
大明又开了好几个市舶司。</P>
以应对逐渐增多的南北贸易。</P>
朱雄英闻言笑着说道:</P>
“若论够用,自然是够用的。”</P>
‘“但是问题在于,好不好用!”</P>
“如今的市舶司,光是负责南北海运就已经忙的焦头烂额了。”</P>
“真要是把这些事情也交给 他们去做。”</P>
“恐怕得把他们给忙死!”</P>
朱元璋对此倒是不以为意。</P>
自己给这些人发俸禄,又不是让他们坐着吃干饭的。</P>
但是朱雄英接下来的话,立刻打消了朱元璋的这个念头。</P>
“爷爷,多的不说。”</P>
“就说即将出海寻找的铁矿。”</P>
“到时候 运回来的话,必然会是一个惊天的数字。”</P>
“市舶司的贸易,南来北往。”</P>
“即便是熟练的老手也经常会出错。”</P>
“到时候时间慢且不说。”</P>
“万一被一些有心人给钻了空子。”</P>
“恐怕就有点得不偿失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