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雄英之所以这么着急的想要造船出海。</P>
是因为如果单靠现有的那些粮食的话。</P>
在这个没有高产肥料的年代。</P>
恐怕根本不足以支撑这么多人口的消耗。</P>
哪怕如今的大明已经彻底的占领的东胜洲。</P>
并且在东胜洲开辟了大量 的土地。</P>
但是和几年后即将爆炸增长的青壮人口相比。</P>
根本 就不足为道。</P>
朝廷的黄册是每十年重新编纂一次。</P>
若是放到以前,或许会有人选择隐匿人口。</P>
因为多一个人口就会多交一份税收。</P>
但是随着大明税制改革。</P>
大明的赋税只跟土地挂钩,而不跟人口挂钩之后。</P>
就没有人会再选择隐匿人口了。</P>
从朱雄英出生到现在,大明总共进行了三次人口统计。</P>
第一次是在洪武元年,那时候自己还没有出生。</P>
第二次是在洪武十年 ,那时候自己才刚满三岁。</P>
第三次是在洪武二十年,当时的自己十二岁。</P>
而第一次统计的时候,大明的人口才区区六千万。</P>
但是在洪武十年的时候,已经增长到了一个亿。</P>
在洪武二十年的时候。</P>
这个人口数量又翻了一番。</P>
毕竟这个年代可没有计划生育一说。</P>
在极度缺乏娱乐手段的情况下。</P>
人口就自然而然的增长了。</P>
并且这个数量绝对不是大明的极限。</P>
在现在多子多福的说法的驱使下。</P>
以及粮食增产没有养育压力的情况下。</P>
人口的增长就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了。</P>
但是这种增长给大明朝廷带来的压力却是非常大的。</P>
最明显的就是粮食的压力。</P>
现在第一批增长的人口不过才十几岁。</P>
第二批增长的人口也仅仅只有 几岁而已。</P>
等再过上十年二十年。</P>
大量增长的人口必然会带来大量的粮食消耗。</P>
这种消耗单靠现有的土地是根本无法满足的。</P>
况且这些粮食里面还有很大一部分要充当军粮。</P>
以及拿来养育牲畜。</P>
没错,在原本生产力极其低下的古代社会。</P>
现在的大明已经开始能用粮食来喂养牲畜了。</P>
这是一种好事。</P>
代表着百姓的生活水平已经开始有了其余方面的需求。</P>
而不再 仅仅只是填饱肚子了 。</P>
否则当初的那些珍贵的白糖,又怎么可能会一点点的走进寻常百姓家。</P>
这几样消耗一加起来,朱雄英必须要给大明找一些粮食的替代品了。</P>
最起码可以用来代替喂养牲畜。</P>
而目前能够选择的最好的替代品。</P>
当然就是原产美洲的土豆、番薯和玉米了。</P>
虽然这些东西比不上后世被改良过的品种。</P>
但是对于如今这个年代来说。</P>
已经是不可多得的高产 作物了。</P>
哪怕是 拿来喂牲口也是不错的。</P>
只可惜这些东西距离大明太过于 遥远。</P>
虽说铁甲舰拥有极其强悍的远洋能力。</P>
但是现在大明的铁甲舰每一艘都有自己的用处。</P>
想要弄到手的话,必须还得依靠普通的帆船。</P>
可是太小的船又不可能远渡重洋。</P>
必须要建造类似于当初郑和下西洋的时候建造的巨型舰船才行。</P>
只可惜现在大明已经没有多少木材可以拿来造大船了。</P>
想要打造大船,必须从罗刹国和东北的深山老林里选取木料。</P>
那里常年天寒地冻,木材的品种极高。</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