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载坖很清楚,要想刺激工匠和百姓改进技术,提高生产效率,除了要提高工匠的待遇之外,还有就是要拿出朝廷的官爵作为赏赐,对于大明百姓来说,什么才是他们最想要的?就是官爵,为了官爵,士卒可以上阵搏命,就是为了擒斩之功。
所以朱载坖也在考虑要给这些工匠们以官爵的刺激,同时将有各种技术的人收拢到一起,为大明的科技搞点事情。
朱载坖为此召见了内阁首辅李春芳和次辅高拱,询问此事,李春芳听了朱载坖的要求之后,想了一会说道:“陛下说的可是伎术官?”
朱载坖有些一头雾水,便问道:“本朝也有伎术官?”
李春芳笑笑说道:“陛下,伎术官虽然地位地位,但是自汉以降,累朝皆有伎术官,只是本朝地位不彰,且人数稀少罢了。凡执技以事上者,祝、史、射、御、医、卜及百工,以及诸色伎术官署,皆称伎术官也。”
从两汉一直到唐宋,确实是存在着庞大的伎术官僚队伍,虽然他们当时品级不高,但是当时的工匠、医生等有技术的人确实可以通过这种方式获取一官半职,如武则天神功元年,曾经下诏称:本色出身,解天文者,进官不得过太史令;音乐者,不得过太乐、鼓吹署令;医术者,不得过尚药奉御;阴阳卜筮者,不得过太卜令;解造食者,不得过司膳署令。
虽然规定了他们的官职上限,但是当时的伎术官范围还是非常之广泛的,据李春芳介绍,唐代有秘书、殿中、太常、左春坊、太仆等伎术之官,除了医学、占卜、音乐、膳食之外,还有少府监下的三尚、织染、掌冶五署、将作监下的三校、甄官四署都是伎术官,不管是冶金军器,还是土木营造,只有有一技之长,皆可以得官。
而到了宋代,就更加重视伎术官了,因为两宋始终面临着来自于北方的强大军事压力,无论是契丹、女真、党项还是蒙古的骑兵,对于两宋来说就是具有压倒性优势的,所以两宋尤为重视军器改进,也就是因此特别重视伎术官,凡是能够献上军器克制骑兵的,对于两宋来说都是要予以赏赐的。
不管献上神臂弩还是其他军器,两宋的皇帝都予以重赏,就是为了激励百姓改进军器,以取得对北方强敌的军事优势。
朱载坖于是问道:“那本朝呢?”
说起本朝,李春芳就有些不好说了,因为太祖就不太重视技术官,而且大明承袭元制,对于唐宋的很多制度并未继承,大明的伎术官无论是人数还是出路都远远不如前代,大明的伎术官主意就是太医院和钦天监两个部门,锦衣卫南镇抚司也有部分军匠之外,其他的伎术官就散见于各处了,工部武功三卫,以及兵部等各个厂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