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继光认为,之前车营之所以临战失利,很大程度上和训练是有关的,以前在教场上操练车营,因为没有生死利害的顾忌, 所以士兵们都从容训练,但是临阵时士兵们面临着生死存亡,往往心慌手乱、操作失误导致失败,所以戚继光练兵,就是要往真处训,士卒们首先就是要消除对于骑兵的恐惧,才能临战之时不手忙脚乱。
正是因为车炮营在平时的训练中就已经见识过骑兵冲击的情况,对于骑兵冲击没有这么恐惧,才能够在今日的操演中毫不慌乱,临敌镇静。
同时还要严明军纪,赏罚分明,恩威并着,弃虚就实,戚继光毫不客气的指出,之前的蓟镇,老羸未汰,纪律又疏,守尚不及,战则岂堪?根本不能承担拱卫京师的重任,戚继光到任之后,整顿充实,严明军纪,威恩并着,法情交 融,使得蓟镇上下,如臂所指。
杨博当即问道:“以戚军门之见,领兵制军,当以何统御士卒?”
戚继光当即说道:“陛下,部堂,凡治军之要,先以异出常情之威压之,而即继之以重恩收其心,结之以至诚作其威,则为我用命无疑。是以必须恩以佐使其威严,庶威严为之畏。”
朱载坖说道:“戚卿之法,可谓善法也!”
朱载坖也不得不感叹,现在大明的军官们对于带兵、治军,完全是凭借自己的喜好,有些将领,完全把士卒视为自己的私有财产,役使士卒如牛马,根本不把士卒当人看,而如同马芳这样的,则是凭借自己的人格魅力团结士卒,李成梁则是用金银笼络士卒,到底应该怎么带兵,都是莫衷一是。
惟有戚继光的带兵方式,最为合乎朱载坖的心意,朱载坖说道:“仅凭恩威,恐怕不足以使士卒们如臂所指吧?”
这不仅仅是朱载坖的疑惑,也是麻贵、祖承训的疑惑,他们也是常年带兵的人,对于带兵也是有些心得的,若是像戚继光说的这么简单,那就就好办了。
戚继光说道:“陛下,诸位,恩威仅仅是掌握军伍,要想如臂所指,还要行连坐法和感召之道。”
连坐是很多名将都采取过的方式,本朝名将如徐达、李文忠等人也都在军中实行连坐之法,不过戚继光的连坐之法和他们的连坐之法还是有些区别的。
戚继光的连坐之法,是自上而下的,也就是由上向下,每一级都要保证下一级不发生难堪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