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芳携带着宋应昌的奏疏,求见朱载坖。
朱载坖见李春芳来,直接问道:“内阁准备怎么处分这个宋应昌?”
这个宋应昌骂的实在是太难听了,朱载坖不收拾他一下,君威何在?主要是宋应昌将与俺答谈判比作前宋给契丹和女真的岁币,这让朱载坖极为难堪,而且会影响与俺答的媾和,这是朱载坖所不愿意看到的。
李春芳则是来劝慰朱载坖的,希望朱载坖不要重处宋应昌,李春芳将宋应昌的履历拿出来,他是嘉靖四十四年的进士,今年刚刚调任科道,在地方也算是一员干吏,何况言官上疏言事,只要不是过分的,朱载坖还是应该宽宥。内阁会去训斥他。
朱载坖说道:“朕看此人恐怕不宜待在科道。”
朱载坖现在要和俺答媾和,其实是出于两个目的,一来是现在要对辽东用兵,大明确实不太可能两线作战,余姚暂时稳住俺答,二来就是朱载坖和重臣们确实认为可以和俺答媾和,以解决大明的边患问题,到了现在,无论是朱载坖还是朝廷的重臣们都很清楚,所谓荡平草原是一句很扯淡的话。
对于现在的大明来说,重要的就是怎么和俺答以一种相对和平的方式将关系固定下来,这样对于大明和蒙古都比较好,否则的话,大明始终要面对九边的沉重边防压力,这是朱载坖认为不能接受的,大明要将目光从塞外转向海洋,才能够获取足够的利益。
而宋应昌的奏疏会激起朝廷内部反对此事的风波,这是朱载坖所不愿意看到的,现在必须要把俺答稳住,不仅仅是为了辽东的战局,而且是大明北部边疆的安全,贯彻朱载坖之前所说的东制西怀战略,朱载坖要在朝廷先统一思想,不能够让朝廷中反对谈判的声音太大,否则这个谈判就会异常艰难。
李春芳当然知道朱载坖用意,李春芳对朱载坖说道:“陛下,科道之言虽然能够代表朝廷的一些看法,但是臣以为此事关乎边关宁定,还是听边镇大臣的奏疏才能够定论。”
朱载坖明白了李春芳的意思,比起朱载坖准备将反对者赶出朝廷的办法,李春芳这个办法显然是要高明的多,通过这些边镇大员之口,来说明和俺答封贡的必要性,显然比六科坐而论道要有说服力的多的,所以李春芳建议朱载坖先不要有任何动作,先等这事在百官之中讨论起来,再加以处理才是最妥当的。
李春芳对朱载坖说道:“陛下,当此之时,一动不如一静,先镇之以静,再徐徐处之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