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户部的这个意见,朱载坖坚决予以驳斥,认为前线的情况,由汪道昆、戚继光自行判断就是,朝廷做好转运粮秣军需就行了,妄加干涉,导致大军战败,谁来承担责任?
不仅如此,朱载坖还特地下旨给汪道昆和戚继光,要他们不必理会朝中之事,专心于战事即可。
虽然朱载坖没有催促汪道昆,但是朝中的大员通过私下的书信,还是催促汪道昆尽快结束战事。
汪道昆就此事和戚继光商量了一下,现在大军也已经休整完毕,可以动手了。
在汪道昆的命令下,大明集中了蓟镇、辽东镇、宣大两镇官军九万 人,王台的海西女真一万五千人,兵分三路,对建州左卫展开了围攻。
东路是由王台指挥的海西女真部,他们从自己的地盘出发南下。
中路军是由戚继光亲自指挥的蓟镇大军和亲军四卫,从抚顺关出发,先一路向东,渡过苏子河之后,再沿河南下,扫荡建州左卫的各处据点。
西路军是由李成梁指挥的宣大援军和黑春的辽东精锐组成的,从鸦鹘关出发,直取赫图阿拉。
三路大军于隆庆四年四月二十五日出发,而觉昌安也得知了官军出发的消息,不过觉昌安并不担心,他已经做好了准备,觉昌安放弃了距离大明边墙很近的所有据点,萨尔浒、界凡寨、古勒寨、马儿墩寨等都被觉昌安放弃了,觉昌安很清楚,面对官军的优势兵力,自己很难坚守这些并不坚固的城寨。
他将主力集中于赫图阿拉和烟筒山上的费阿拉,准备拉长官军的补给线,同时他的儿子塔克世率领一万骑兵,在外准备寻机截断官军的粮道。
而得知官军是三路进兵之后,觉昌安与女真首领们商量了之后认为必须要先发制人,如果官军三路大军汇合,那仅凭建州部是很难战胜官军的。所以必须先发制人,而他们的对象就是海西女真。
原因很简单,在建州女真看来,海西女真是最弱的,即便是平时,也不是建州部的对手,还不要说现在觉昌安手中还有六千索伦兵和一万多生女真的情况下,对付他们简直是手拿把攥的,而且毕竟同为女真,即便是海西女真重,也有不少人是同情建州女真,反对王台配合大明一起攻打觉昌安的。
而且在建州左卫的地盘的,要想伏击他们还是很容易的,官军不好对付,对付海西女真还是容易的。
觉昌安和一众首领商定之后,就由塔克世率领索伦兵和生女真在铁背山附近设伏,伏击海西女真。因为大明三路大军中,就是海西女真路途最为遥远,渡过浑河,翻越铁背山之后的海西女真,肯定是极为疲倦的,而且由于海西女真和戚继光部约定的是在萨尔浒汇合,此时已经很近了,正是海西女真疲倦的时候,此时动手显然是最好的时机。
而出兵之后,戚继光和李成梁贯彻急进缓战的策略,戚继光迅速抵达萨尔浒,不过这里已经被女真人放弃了,不仅如此,戚继光排除尖哨查探,东面的界凡寨也被放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