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将黑时,李延宁骑着马,后面的衙役捕快运着一车车的米粮向官道这里走来。</P>
徭夫们借着最后一丝光线看见了李延宁。</P>
“宁子回来了,青松,是不是宁子回来了?”</P>
“是宁子,后面那一车车的是不是粮食?”</P>
“是粮食,真是粮食!天呐,那么多粮食,我们不会饿死了!”</P>
“有粮食了!喔!有粮食了!”</P>
前头的徭夫们呼喊道,后面的徭夫听到有粮食了都兴高采烈叫起来,大家激动得手舞足蹈,互相拥抱,喜极而泣。</P>
李延宁见状心里也百感交集,底层的百姓韧性如此,只要有一口吃的,他们便会迎风生长,旺盛下去。</P>
有了这些粮食,这批秀越县的徭夫们活着回去不成问题。可整个华朝此时又有多少徭夫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呢?</P>
他能力有限,只能尽量做成眼前能做到的。</P>
之后,金洵的大伯,上湾府的同知大人也前来参观,对木轨道赞不绝口,嘉奖了李延宁一番,李延宁不要嘉奖的钱财,让同知大人换成干粮,给徭夫们当回去的粮食。</P>
徭夫们知道后各个眼圈泛红,李督工连回去的粮食都为他们想好了。</P>
而王纯义早已经将李延宁的策问以及金溪县发生的事情写成奏折上书朝廷。同时修书一封给他祖父。</P>
御书房内,皇帝正在看锦州各地的奏折,他需要知道征徭情况,以及各条管道疏通得如何了。</P>
锦州的堤坝快要修好了,可代价也是惨重的。北方雪灾,也需要粮食,作为华朝粮仓的江州又受了水患,交通要塞的锦州道路不通,征徭役是迫不得已。</P>
各地的奏折看得皇帝眉头紧皱,连眉头中的川字纹都又深了一些。</P>
这时,上湾府金溪县县令王纯义的奏折让皇帝精神一振。木轨道?有轨马车?这是什么?</P>
皇帝见奏折中还夹着一篇策问,皇帝好奇地打开看起来,不知不觉竟看得入了神。</P>
刘公公请示用茶,皇帝也没听见。</P>
刘公公只能候在一边,他很久没见皇帝如此认真地看一封奏折这么长时间了,简直是逐字逐句地读。</P>
刘公公都有些好奇是哪位大臣有这样的好文采,必定能成为御前红人。刘公公决定以后多留意此人。</P>
许久后,皇帝舒展眉眼道:“这策问写得有些意思,文辞质朴,却能娓娓道来,观点新颖,就是不知道可操作性如何,有些异想天开了。”</P>
皇帝评价完,放下策问,又拿起王纯义的奏折翻开下一页继续看。王纯义是王家人,上次河西县的水患一事也是他先提供线索,是个有实干才能的人,他的奏折皇帝会多看两眼。</P>
这会儿再看王纯义后续的奏折,皇帝不禁瞪大眼睛,木轨道居然真建立起来了!不仅通行了,还未损伤一个徭夫,竟然还是商贾们心甘情愿掏钱修建!这不可思议啊!</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