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解铃还须系铃人(求收藏)(1 / 2)

重生从1993开始 月阳之涯 1482 字 10个月前

<b>inf</b> 面对销冠得抱怨,张孝承也只能笑着脸受着,还给张敖重新倒了一杯茶水,“现在产能提升,已经很快了,等到下个月,预计日产能,卫星锅产能提高到日产六千台以上,再想要提高产能,就得等年底了!”

李东陵这时候开口向张敖问道,“你在外省,有没有看到其它品牌的卫星锅?!”

“没有!”

张敖回答的很肯定,“我带着销售科得人,专门下去当地镇子上调查,现在卫星锅,只是在汉西周边省市流传,其它地区,都还暂时没有发现!”

李东陵点了点头,然后向着张孝承、张敖两人说道,“目前对于卫星锅项目来说,最重要的,还是先增加产能,先向北方省份推销观星卫星接收机!”

张敖听到后,欲言又止,卫星锅项目是李东陵一手操盘的,对于李东陵的话,不论是张孝承还是张敖等人,都是绝对信服的,但张敖最后还是忍不住说道,“为什么不先将卫星锅卖到粤省、沪上、苏杭等南方市场?!”

南方等省份,现在经济发展比北方快,南方几省的人收入高,这是不争的事实,要不然也不会每年都有那么多人开启南飘生涯。

如果卫星锅到了南方,以当地人的消费力,卫星锅的销量,直接就能迎来一个大爆发。

李东陵并没有反驳张敖,而是先看向了张孝承,“张哥认为,元器厂的产能,能争的过羊城、鹏城,还有钱塘、苏杭等地的厂商吗?!”

张孝承张开嘴,当过兵的他,不是那种轻易服输的人,他有心想要反驳,但张开嘴后,却始终没说出,元器厂能竞争的过南方省市的那些公司。

哪怕现在钱塘的乌孝市,还没成为那个闻名世界的全球小商品中心,鹏城的华强北也没有后世那么出名,但现在南方诸省活下来的公司,哪個不是经过厮杀,大打价格战后才能活下来的狠角色,这些公司的决策、效率,还有对接的供应链等,几乎吊打上关镇元器厂。

这几年,实际上国内已经开始出现,电子、家电、家居、服装等产品,都开始出现由南方公司生产出来,卖到北方市场的场景,北方不少的国企被打的举步维艰,开始停产的,并不算少见。

有些产品,如手机、电脑、汽车等,有技术门槛的,不容易仿造山寨的产品,大多都肯定先往南方卖,因为当地收入高,需求自然大,卖到山沟沟里,也没人能买的起。

但像卫星锅这种,并没多少技术含量的产品,敢先进入南方市场,可能头半个月,卖的风生水起,但不出半个月,绝对冒出来一大批山寨,仿制贴牌得卫星锅公司。

这些公司一天能爆三万、五万甚至十万台的产量,能把元器厂吊起来锤,到时候别说抢占南方市场了,北方市场也得被抢完!

李东陵的意思,是先将卫星锅卖到北方市场,等市场上开始出现山寨、仿制品后,再将卫星锅卖到南方市场,这也是赚最后一笔快钱了,往后卫星锅市场,就是一片修罗场,哪怕还有的赚,但估计赚的也就是个辛苦钱了。

“等到卫星锅,开始出现在南方市场的时候,就到了卫星锅不赚钱,甚至亏钱得时候了!”

听到李东陵这话,哪怕张孝承、张敖再不愿意相信,可也知道李东陵说的绝对是实情,就以元器厂现在的实力,跟鹏城、羊城那些厂商竞争,根本没有任何胜算!

张孝承两人,也不由生出一种紧迫感,他们希望,卫星锅的行业,不是如李东陵猜测的这样发展,但如果那一天真的到来,恐怕只剩下几个月时间了,也许过完年,甚至等不到过年,行情就要完全变了。

对于张敖来说,可能就是赚快钱的机会没了,以后再想像现在这样赚取暴利,他一个月提成都能拿数万,甚至十几万,恐怕再也不会有了。

而张孝承就不同了,他则是完全担忧了,如果卫星锅卖不动了,上关镇元器厂又该何去何从,这段时间,元器厂得职工足足翻了七倍,达到了三千五百人的规模,其中正式工都突破了一千五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