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四十四章 喝了假酒的新闻(1 / 1)

“车载导航系统,只要能够上线,国内路上跑的汽车,都将成为它的潜在用户。
未来,每个月每名用户,至少能收到十五块的月租费用,年费为180块,未来三年内,国内汽车规模,很可能突破一千六百万辆,甚至是两千万辆。
而这其中,光货车规模,都超过了六百万辆,这些车辆都将是车载导航系统的潜在用户!”
“哪怕只是一部分车主,选择车载导航系统,每年都能为导航公司带来足够运营的收入!”
李东陵向着陈涛说道,理论上,那些货车,都是车载导航系统的潜在用户,哪怕只有十分之一的用户选择使用,那每年都能收上来一两亿人民币的收益。
至于那些车主,会不会用,关键是,除过这款车载导航,还有别的选择吗,当只有一款车载导航系统可用时,就算不是垄断,也处于垄断地位了。
当然,也会有其它导航软件,选择免费来抢用户,但那得智能手机时代以后的事了。
到那个时候,东陵高科旗下的车载导航公司,早就完成上市了,甚至直接开启免费导航时代,转型靠广告收入。
给酒店、加油站、餐厅之流,在导航地图上打广告推流,另外车子出厂时上装载导航,车商也得给导航公司付钱,还有网约打车功能等等,这些都比直接从用户手中收钱,要更能让用户接受。
到那个时候,从用户手中,收不收那一个月15块的费用,实际上,已经无足轻重了,而靠这些广告跟为商家推流,一年就能赚到二三十亿人民币了!
前世,凯立德巅峰时期太浪,大好时机不上市,到最后想上市时,结果碰上高德、百度搅局,为了抢市场,直接把导航免费了。
凯立德反应太慢,也太过傲慢,认为自己占据了70%以上的车载导航市场,用户离不开它!
但用户是用脚投票的,凯立德直接被高德跟百度两家,给锤的崩了盘。
到这个时候,凯立德依旧是有机会翻盘的,一家大A上市公司,想要收购凯立德,进入导航跟互联网市场,开价十六亿人民币,结果凯立德创始人,嫌弃报价太低,然后就没有然后了,往后虽然还活着,但已经从主流导航软件,变成了一个小众公司了。
凯立德犯的错,李东陵肯定不会再犯了,前期拿到市场,开始赚钱后,把业绩粉饰的光鲜亮丽,铁定能够上市,这时候不马上上市,还等黄花菜凉了吗?
不论是在大A还是港城上市,只要上市后,可以在股市融资套现后,那反手就开始免费导航!
反正已经上市了,亏不亏,已经无所谓了,亏再多,不也有韭菜在兜底吗……
最重要的是,推行免费导航后,就相当于把锅给直接砸了,自己吃饱了,那肯定不能让对手跟着吃饱啊,不砸锅,等着对手追赶上来啊。
只要开启免费导航,那在导航行业,将没有任何一个品牌,能产生威胁了,往后慢慢找盈利的门道就是了。
“只要有了用户,业绩上能够盈利,就立刻让车载导航公司,开始冲刺上市!”李东陵向着陈涛说道。
至于给航天局那边捐赠,看起来似乎下了血本,但未来等到北斗导航建成,也能为东陵高科带来足够的回报。
甚至以北斗导航这种国之重器的项目,只要能建成,以它在国内的地位,靠着这份香火情,都能让东陵高科受益匪浅。
往后,航天局那边,手里的项目可都有大把呢,尤其是放开民营火箭领域后,还有对标马斯克的星链计划等等项目,只要东陵高科跟航天局建立了交情,进入这些行业,承包部分工程,那不是手到擒来?
交情也是一点一滴积累出来的,不雪中送炭,怎么能指望对方带来回报,世界上怎么可能有无缘无故的事?
不仅是捐赠一颗卫星的制造跟发射费用,如果能进入北斗导航项目的话,那投入进去,未来能够拿到的收益将更多。
前世等到北斗系统,正式运行时,就形成了一个年营收近五千亿人民币的庞大产业链。
只要蹭到这个概念,股价都是飞涨,而从整个产业链,能拿到芯片等订单,绝对是一大块肥肉。
前世菊花厂的手机,可以跟北斗系统连接,支持手机卫星通信功能后,成就了它遥遥领先的威名。
而现在,东陵高科旗下的手机业务,却是有机会,率先摘下这项桂冠,成为国内第一款,支持卫星通信的手机,光靠着这个,就不知道能刺激多少销量!
随后李东陵,又看向了一旁,掌管东陵高科后勤部的高鹏,“后勤部联合技术部门,投资或者收购一家新的电池公司,专门用于为电动自行车等研发生产动力电池!”
高鹏微微愣了一下,随后略带犹豫的说道,“不从比亚迪采购电池了?”
比亚迪是东陵高科扶持起来的典型公司,也是东陵高科系的代表公司,东陵高科旗下的产品,只要涉及到电池的,基本上都是从比亚迪采购的。
摇了摇头,李东陵说道,“电动自行车使用的动力电池技术,比亚迪也没有,也需要从头开始研发。
现在比亚迪的业务跟订单,主要集中在电脑、手机电池领域,再加上订单,短期内恐怕很难转型!
当然,如果比亚迪能够研发出,能适用于电动自行车的电池,东陵高科也同样会采购。”
对于比亚迪,李东陵当然没有意见,这些年,东陵高科跟比亚迪合作都颇为不错。
但确实如李东陵所言,这次电动自行车,包括以后的电动三轮车、电动摩托车等,都要使用动力电池。
甚至于,未来东陵高科汽车部门,进入电动汽车时,对于动力电池的需求量就更大了。
电车时代,动力电池就是最核心的零部件,没有它,车子可动不起来。
当然,投资建立一家动力电池厂商,李东陵也确实有鸡蛋不放在一个篮子里的打算。
对于新的动力电池公司,还有比亚迪,李东陵也不会说特意偏向哪家,但有竞争才会有动力,否则很可能会变成一潭死水。
高鹏想了一下,点了点头,“后勤部这边,会筛选国内还有海外合适的动力电池厂商,对它们投资或者收购,让它们进入东陵高科零部件产业链!”
以今时今日,东陵高科零部件产业链的影响力,要收编国内哪家零部件公司,不说手到擒来,但也基本上没难度。
一旦被东陵高科零部件产业链收编,那就意味着,哪怕是一家小破厂,接下来都能接到大笔的订单,产线都得转冒烟。
就如同比亚迪,当年进入东陵高科零部件产业链时,甚至都还在车库里折腾,可如今,却正在冲击全球镍电池霸主的地位!
更重要的是,遇到像东南亚经济危机这种几十年难得一遇的状况,东陵高科还向零部件供应商提供无息借贷,不仅帮它们度过难关,甚至支持它们逆周期扩张,把对手搞死或者收购了!
这样的大金主抛出来的橄榄枝,如果都不接,那不是脑子进水了?
“电动自行车项目总经理人选,尽快确定下来,在泉城的项目生产地,要尽快确定下来!”
李东陵向着任岳峰交代了一句,姚正儒这几天,正在上任泉城掌门人的位置。
正是需要坐稳位置的时候,电动自行车项目,只有这时候落户姚正儒手上,才能让他马上打开局面!
当这场会议结束时,整个东陵高科总部各部分都开始忙碌起来,而随着东陵高科的运转,一条条消息不可避免的开始传了出去。
当国内不少消息灵通的媒体,收到这些消息时,一时间都怀疑,是不是有人在做恶作剧,故意炮制假新闻,因为这些新闻,看起来,实在是太假了啊!
“这假新闻啊,还敢再假一点吗,这是喝了多少假酒,才敢想出来这样的新闻?”
“东陵高科要卖掉小灵通手机业务?”
“现在炮制假新闻的人,都不过脑子了吗?”
燕京商报,冯妙妤走进办公区域的时候,看到一帮记者跟编辑,都聚在一起,正在讨论着什么。
“冯总编,你跟东陵高科那边高管都有关系,你看看这假新闻,都是什么人炮制出来的啊!”
“是啊冯总编,你跟东陵高科高管那边联系一下,这种假新闻,怎么能随便编排,搞这出假新闻的人,怕不是要进号子里吃牢饭了!”
“东陵高科的法务,可不是吃干饭的!”
冯妙妤听到这些消息,也不由一笑,这种新闻乍一听,是个人都知道这消息是假的。
东陵高科虽然不是上市公司,没有对外公布过具体财报,也没有爆料过,小灵通一年能为东陵高科赚到多少钱。
但参考一下同行,现在国内第二大PHS手机,就是师承小灵通的UT斯达康,从技术到专利,再到零部件,UT斯达康,都是全盘从小灵通买的。
而靠着小灵通手机,UT斯达康一年都能赚到几十亿人民币,传闻都开始准备向纳斯达克申请上市了。
徒弟都如此,师傅的水平还能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