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 大基建(2 / 2)

若是以水泥修建道路,硬化之后路面如铁石一般,下雨之时根本不会有任何泥泞,水会直接排走,根本不会影响通行。</P>

您试想一下,这新路修完,运输的速度至少可以提高三倍,南方本来就是商事兴盛之地,又是我大明的粮仓,</P>

如果有了这么一条可以高速高效运输的通路,无论是对商货流通,还是调运粮草都是大大的便利呀。”</P>

这周道登本就是江苏人,家中也有不少的生意,自是对商货流通的重要性有所了解。</P>

心下暗暗寻思,若是真的修成新路,于自家的粮食蚕丝生意也是大大的有益,于是便不再阻挠。</P>

兵部尚书崔呈秀本就和朱天明关系不错,又是个见钱眼开的主,这驿路是归兵部车驾清吏司管辖,重新修路自己也能落下不少好处,</P>

于是出班奏道:“陛下,臣以为此议甚好,若能修成雨天亦可通行无阻的新路,无论调动兵马还是转运器械、粮草,都是大大的便利。</P>

且道路通畅运输快速的话,调运粮草时的损耗也将会大大降低。”</P>

因为当时交通不便,各省调运粮草时,经常是因为路途漫长,运送的人在路上就得吃掉粮食的一半,所以消耗极大,常常面临不运粮兵马便无粮可吃,但运粮又得不偿失的窘境。</P>

崇祯皇帝点了点头,问道:“工部的意见如何?”</P>

工部尚书曹珖出班道:“启禀陛下,臣以为此议可行。”</P>

这工部尚书曹珖年迈,本已有了致仕之意,他也深知自己致仕之后必是陈忠恕接任,自然也知道陈忠恕和建州侯的关系,所以也乐得做个顺水人情。</P>

正在这时,户部尚书李待问趋步出班道:“臣有异议。陛下,虽然近来国库之中略有盈余,但用钱之处颇多,宣大蓟辽的边饷,新军更换火器,添置各型弹药,处处皆要用钱。</P>

再加上陛下下旨建立的那些铁厂、化工厂、水泥厂、军械厂、造船厂等等等等,又在全国各地开掘各种矿场矿山,实在是花费巨大。</P>

照此下去必会入不敷出,如要再用那水泥重修全国官道驿路,靡费巨万,国库恐难以支撑。请陛下三思慎行,量力而为呀。”</P>

闻言,崇祯皇帝也看向了朱天明。</P>

朱天明略一思索道:“陛下,这修路的花费无非两样,工与料。</P>

既是国家建设,这水泥从水泥厂调拨,只需考虑生产成本和水泥厂工人的薪金即可,不用考虑利润,所以价格极低。</P>

这劳工嘛,可以招募山陕、河南一带的灾民,以工代赈,既解决了劳工问题,又能解决灾民问题。</P>

还可以使用战俘奴隶,只需给口吃的就行,连工钱都省了。</P>

再说,咱们先修建三条路,看看效果</P>

。一条路从京城修到南京,一条从京城修到西安,再有一条从京城通向山海关,如可以的话,继续外延至锦州一带。</P>

如果这三条路修完利大于弊,咱们就接着修。如果弊大于利,也不至于损失很大。”</P>

李待问道:“战俘奴隶?哪里来的这么多战俘和奴隶?”</P>

朱天明嘿嘿笑道:“李大人别着急呀。过几天我就带兵出关抓奴隶去,保证工部有充足的奴隶作为劳工。”</P>

李待问闻言大惊道:“陛下,难道又要兴兵出关北伐?”</P>

崇祯皇帝道:“朕确有此意。”</P>

李待问道:“陛下,国库存银恐不敷大战之用啊,陛下还请三思。”</P>

朱天明打断道:“好了,李大人,你还不知道嘛,我哪次出去打仗亏过本呀?哪次不是抢的盆满钵满的,国库里现在那些盈余还不都是......”</P>

话音未落,崇祯皇帝猛地一阵咳嗽,朱天明立刻意识到这是在朝堂之上,于是立即改口小声嘟囔道:“钱要是不够,可以从帝国银行贷款嘛......”。</P>

最后,崇祯皇帝征询内阁的意见,此时早已沦为摆设的内阁三辅臣简单的商议了一下,即表示同意。</P>

于是,修路的事就交到了工部左侍郎陈忠恕的手里。</P>

随后其他朝臣也先后递呈了题本,其中有些当庭议定,有些却要等待内阁票拟,或是崇祯皇帝还需要再做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