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的成功都是抵抗诱惑的结果”-----这是一条商业铁律!
“你是不是都以同盛公司签订的合同?”秦凡问道。
“对,按你说的都是以同盛公司签的合同,毕竟作为外资,在政策和税收上都有极大优惠。”苏剑笑着说道。
秦凡点了点头,这样的话他们就属于外资企业,而不是什么民营企业,虽然现在不会发生像八十年代末的宏观调控,那时政治气氛空前紧张,私营经济一但遭遇“寒流”,那些胆小的经营主们就会纷纷把工厂上缴给了“集体”。
也有的如后来“吉利”老总李书福,把车间、库存、土地连同工厂的存折都交了出去,带了上千万元的现金跑到深圳大学去“进修”了。
“凡子,下面我们该如何进行下去。”苏剑也知道要全部落实手头上七千多家的加油站筹建,按一家五十万来算,也要三十五、六亿。
前期收购的加油站也已投入了七个多亿进去,自己和鲁冲他们的资金全部投了进去,现在是一分钱也掏不出来了。
“让我仔细想一想。”秦凡揉着眉头,来回踱步细细考虑,反复权衡这其中的风险和回报。
他和苏剑不知道的是:这样的一万多个加油站突击批准的批文上报到了上面之后,石油主管部门像是被踩了尾巴一样跳了起来,他们一方面跑到上级领导面前,控诉说地方上做这种事,简直就是不顾大局!不管国家利益!不服从领导!是搞山头主义!是要弄另一套!
除此之外,石油部门还在他们自己相关的行业报纸上面,对这种地方上的做法一通乱批!
“凡子,这批文不能浪费啊!”苏剑有些焦急地问道。
“不会浪费的,我是再想资金方面的问题。”秦凡立住脚步,看了看他说道。
“是啊,这缺的不是一亿、二亿的,缺口是个大问题。”苏剑叹道。
“先让施工单位建着再说,然后按进度付款,三、四个月验收合格再付余款。”秦凡奇怪地看着他说,这流程他应该是很熟悉的啊。
有七千多的批文,并不意味着要马上拿出三十多亿的钱来,这么多的钱就是让石化公司一下子拿出也是肝疼,除非到明年石油和石化上市。
2000年4月,中石油在香港H股上市。10月18日,中石化在香港、纽约和伦敦三地证券交易所上市,2001年7月继而在国内A股市场成功发行28亿A股,成为中国股市上最大的蓝筹股。
据透露,在股票发行前,中石化高层曾三次拜会香港的华人首富、和黄集团主席李家诚,后者“受诚意感动”当即决定购买1亿美元的中石化H股股票。
中石化股票的发行价在当时引起过一场争议,该公司发行167亿股H股的时候,价格
为16港元,而发行A股的时候则定价为422元,A股是H股的248倍,这种内外有别的做法引起股民很大的争议。
在上市过程中,中石油和中石化的海外战略投资者都是以定向募集的方式进行的,除了香港的李嘉诚家族、美国“股神”巴菲特以及高盛投资之外,还有全球最重要的石油巨头,其中,埃克森美孚、壳牌以及英国石油公司(BP)集团一起成为中石化的战略投资者。
三家购买中石化全球发售股票的一半,BP还以战略伙伴身份斥资62亿美元购买约35亿股中石油股票,占当时流通股的近20%。
据财经观察家叶檀的计算,到2007年3月,中石化H股的价格为63港元,相当于为海外投资人创造了100亿美元的财富。在某种意义上,这些海外投资人成为分享中国改革成果的最大获利者之一。
在资本上形成血缘关系后,那些跨国石油公司相继取得了进入中国成品油市场的资格。
BP集团获准分别与中石油和中石化在广东省和浙江省合资各建立500座加油站,埃克森美孚和壳牌获准分别与中石化在广东省和江苏省各合资建500座加油站。
此后,BP与中国石油签订了在福建设立800座合资加油站的协议,而中石化也与埃克森美孚签订了在福建设立600座加油站的协议。
经过这一系列十分强势、有计划而高效率的战略调整,两大国营石油公司涣然一新,日后随着全球能源价格的持续上扬,它们相继成为“中国最赚钱的企业”。发生在石化领域的这场令人炫目的大变局十分生动地体现了垄断领域发生的两个变革逻辑:第一个是“以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