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临之城的传奇,大名鼎鼎的吴畏!(1 / 2)

临县的县衙的格局,是和别处相同的。

正大门牌匾高悬,左右两侧立着两个大鼓,右边那个叫“堂鼓”,是衙门自用的广播系统。

早晨晚上捶它,那是通知县政府工作人员该上下班打卡了。

有公审案子的时候捶它,那是告诉闲出屁来的刁民过来看热闹了。

这叫做升堂鼓。

审案结束时捶它,那就是诸位从小到大面对喜欢的异性而练得非常擅长的乐器——打退堂鼓。

有时候老百姓要报官告状,可县令可能在后堂跟各位领导讨论工作,又可能在跟县长夫人汇报工作,这个时候,民众便可以自行击鼓。

但此中的含义,并不是“青天大老爷我冤枉啊”,而是“狗官快来出上这个逼班”。

至于说,有没有电视剧中那种用来鸣冤的登闻鼓……这世界是有的!

就在堂鼓的另一侧!

号称“一响鼓时,合县震动”、“二响鼓时,州郡闻之”、“三响鼓时,上达天听”,是为登闻。

但凡鼓声响起,本县必将记档上报,州郡也会派专门官员下来核实,而且所有审理和处置情况都要汇总上报中枢,由朝廷亲自审核查阅,在此过程中,凡有阻拦、敷衍、弄虚、作假和威吓者,一律重罪论处。

围绕着登闻鼓所设立的法律机制极为完善,执行起来也效果不错,从客观上确保了社会正义的伸张和上级对下级司法机关的督查……

但其中有一个小小的细节问题。

——登闻鼓的鼓槌重四百八十斤。

这就诞生了本朝的一个著名冷笑话……朝廷下令各州府郡县削减登闻鼓槌的重量,会被武林士人们视为德政。

出身百花谷的李某就是这个笑话的实际发明者。

但正如科目三的发明者当初也想不到这玩意儿能火到国外,他也想不到这冷笑话能传播开来,甚至外销到国外,被北宁蛮子拿来嘲讽南朝体制。

不过他对此倒是毫不担心。

——因为他递出去的刀子实在是太多辣!

此刻,百花谷李某从衙前广场处走来,目光在登闻鼓上一扫而过,落在西侧院墙旁的亭上,亭上挂着“旌善申明”的匾额,亭中有铁石铸造的碑板,一分为二,刷着红黑两色漆,分别贴着一些文字。

红色部分的最新文字是“百花谷李白龙公子惠赐纹银四十两,五月官戏添增四本三折”。

下一行是“隆盛和武馆十二位高徒四月廿五日救耕牛于北桑乡壕壑,活一户生计,善莫大焉”。

再后面是“铁线门响应县尊号召,协助南桑乡农户采桑收茧”。

这便是旌善了。

后面还有个长的,是三月的大热搜。

乃是“朱家庄朱五郎之母野外遇蛇,朱五郎负母狂奔二十余里至县,手足酸软,兀自爬行,乞求路人相救。灵御派怜其孝,解毒相救,县尊感其孝,赐银赐药,遣车送还。县令曰,圣天子以孝治天下,黎民以孝事师亲”。

这就不是旌善了,是县令要写进政府工作报告的政绩。

黑色部分也贴着文字,对应“申明”,基本就是蓝底微博,乃是对违法犯罪行为的通报。

内容基本都是“叼毛因作奸犯科,被铁拳狠狠地惩罚,你们也要老实老实滴,不然也死啦死啦滴”诸如此类的玩意儿。

东边院墙旁也有个亭子,亭子上写着“敬圣演武”四字。

这亭中的内容乃是武者专享版块,贴着武林大事、武者优待政策调整、各府军卫监征兵通知、县衙外包任务招募和本县武者晋升公告等消息。

有三个身穿贴身短打的少年站在亭前,勾肩搭背,抻着脖子,正吃力辨认着告示上的文字,想象和向往着那个他们从未涉足过的江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