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蜀吴三国争雄,苦心孤诣地经营着各自的产业,艰苦奋斗了半个世纪之后,最终以曹魏的陈留王、刘蜀的安乐公和孙吴的归命侯惨淡收场,天下十九州尽落司马氏之手。
司马家族兴于魏武帝,成于魏元帝。起初宣皇帝司马懿被曹操强行征召入宫,然后一步步走上了屠戮三国的道路,虽然他没能见证三国的覆灭,但是他一手挖掘了三国的坟墓。嘲讽的是,曹迫司马懿入宫,而五十八年后,曹操的孙子曹奂被司马懿的孙子司马炎客气地赶出宫,孟德先生若是泉下有知,估计能再死一回了。
和以往的朝代一样,晋武帝司马炎登基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和智囊们探讨前朝也就是曹魏失败的原因,最终得到的主要结论是皇族势力太弱,一旦出现变故,根本无从照应,皇帝真的只是个孤家寡人而已。有鉴于此,司马炎下令大肆分封皇族,堂叔伯兄弟有十七人都被封为亲王,且都担任政府要员,掌握实权,在自己封国内还享有独立的人事任免权。
所谓过犹不及,在这么个形似铁桶江山的环境里,外姓想要颠覆政权的情况确实不易发生,但窝里斗的危害实际比外部威胁更加恐怖,各亲王互相不服,碰巧司马炎之后的晋惠帝司马衷智商堪忧,完全不能掌控全局,于是在皇后娘娘的刺激下,少数吃了熊心豹子胆的王爷便铤而走险决意过一把天下至尊的瘾,但要夺权自然不是凭借吼两声就能实现的,杀戮在所难免,上到皇族,下到百姓,遍地血腥——八王之乱的出现彻底动摇了帝国的根基。
对权力的渴望是多数人内心深处最原始的,一旦发现机会便破土而生,而且注定一发不可收拾,汉人如此,各少数民族也不例外,鉴于当时的中国尚未出现少数民族的说法,异族统治逐渐走上历史舞台。当时的异族中,有五个对中国的影响尤其深远,分别是匈奴、羯、鲜卑、氐、羌,五胡乱华是中国历史上首次出现汉人被异族追着打以致苟且偏安的局面。
五胡肆乱之际,晋王朝已不堪重负,内忧外患同时达到,最终孕育出一个新的时期——南北朝。
南朝仍旧是汉人政权,而北朝则成了胡人的舞台剧,你方唱罢我登场,唯一不变的是每天都在重复着杀人杀人杀人。当然汉人也没闲着,窝里斗真是几千年来永恒的主题,自宋武帝刘裕取代晋王朝而成立新的政权,内斗更加让人触目惊心、闻之色变。
面对着残败的神州大地,刘裕自然也会思考这一切出现的原因,他的结论是皇子实力太弱,因此才有了外姓夺权的机会,所以他在还没有登位的时候,就极力培养自己的几个宝贝儿子,让他们以十岁上下的小小年纪,就大权加身。然而事与愿违,此举确实让儿子们都异常强势,但危机却也因此产生,骨肉相残的局面,比晋王朝的状况还更凶残,宫廷流血事件越演越烈,情节越发严重,伦理纲常不复存在,所有人几乎都只有一个念头——顺我者昌,逆我者亡。
刘宋以及后来的萧齐、萧梁、陈,原本凭借长江天险,虽不能统一全国,但尚能维系一域的和平繁荣,可惜最终都为内乱所祸,加之北方政权出现强势的首脑,依靠一批能臣良将终于平定全国,虽然统一的时间并不长,总算为中国历史上最恐怖的大分裂划上了句号。
但从之前和之后的历史来看,其实类似的场景在神州大地上一直层出不穷,或许残酷的程度有所差异,但对人民造成的伤害是一样的。
追本溯源,产生这么多悲剧的原因无非是普通民众为了生存或为了生活。
有些人本是与世无争,但当外界环境危及到自身生存的时候,求生的本能会促使他们用尽一切能想象得到的手段去改变环境争取生存的条件,这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危及到其他人的生存,在寻不到二者之间平衡的情况下,武力成了唯一的解决办法,流血在所难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