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两次不同的是,桓温的心态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之前都是满心的期望恢复中原,建功立业,光宗耀祖,然而这一次却更多的只是出于战略考虑,是为了提升在东晋国内的威望,为之后接掌大权做准备。
心态的变化往往是细微的,带来行为上的影响却是深远的,桓温不知道就是他这点不纯粹的思想,使他最终付出了惨痛的代价,落得个不伦不类的下场。
正是过于纠结忠奸的定位,虽在内心深处执着于忠臣良将,可现实又使他一点点地向奸臣靠拢,所以他既成不了人人称颂的忠臣,也办不到奸臣做起来游刃有余的龌龊事。
临行前,郗超的一番话更是让桓温不但在忠奸的道路上迷茫,更在军事上左右为难。
郗超装出一副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姿态,警告桓温说:“此次北伐,敌人一定早有防备,最好的策略是采取孤注一掷,用我们所有部队直扑邺城,他们畏惧你的声威,一定望风崩溃,逃回他们的辽碣故乡,如果不逃走而出来决战,那样更好,一次会战就可以把他们解决掉。
退一步说,如果他们选择固守邺城,当此盛夏之时,虽然难以立即收到成果,但散布田野之间的居民农夫,势将全都归附,易水以南的百姓,一定举起双手,愿为国家效力。
我想明公可能认为这个战略太过激烈,胜败难以预料,那么咱就稳扎稳打,不如先驻防在黄河济水一带,控制水上粮秣运输,等到辎重充分,到了明年夏季,再开始出击,虽然行动较为迟缓,但成功的希望,可以预期。
当然如果明公舍弃了这两个谋略,执意采取步步为营的策略挥军北上,挺进时不能速战速决,撤退时必然狼狈,盗匪以空间换取时间,不知不觉到了秋冬,水位降低,河床更不能行船,北方气候寒冷,将士们有皮衣的太少,到那时候,所忧虑的,可就不仅仅是没有食物而已了。”
按郗超的意思,要么忽躁冒进,要么坐耗军粮,桓温显然不能认可,他既不可能拿着身家性命在战场上赌,更不可能浪费有限的时间在备战上,于是只剩下一条路而已。
但郗超带来的问题是,当前线受阻,桓温就会质疑自己的军事路线,脑袋里开始左右徘徊,不能全身心投入已经确定的战局。
一般来说,主帅的问题绝不能归咎于谋士,然而桓温的情形毕竟特殊,所谓的性格决定命运,或许道理就在于此。
桓温既已否决了郗超的提议,立即派建威将军檀玄,进攻湖陆,并成功攻克、生擒前燕宁东将军慕容忠。
燕帝慕容暐虽有心理准备,还是觉得惊恐非常,紧急任命下邳王慕容厉为剿匪总司令官,由他率步骑兵混合兵团二万人,前往黄墟迎战晋军,结果遭遇惨败,全军覆没,慕容厉单人匹马逃回都城。
晋军气势汹汹而来,沿途守将望风而降,一路势如破竹,直抵武阳,距离前燕首都邺城只有一百里远。
慕容暐彻底慌了,赶紧派散骑侍从官李凤前往前秦求救。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