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6章 触之即退(2 / 2)

拓跋宏说:“你的主人如果没有忘记忠义,为什么不遴选皇家近亲,像周公一样辅佐新君,却自己夺位?”

崔庆远说:“只因当年姬诵也有圣人般的品德,所以周公可以当他的宰相,现在皇家近亲没有人比得上姬诵,今上才不得不自己登极,而且霍光也曾舍弃刘彻近亲,而遴选刘询,只因他比别人贤能。”

拓跋宏说:“霍光为什么不自己坐上宝座?”

崔庆远说:“这不是一个恰当的类比,我们主上只有比刘询,怎么能比霍光,如果那样的话,姬发讨伐纣王,不拥戴子启,而由自己任辅佐大臣,难道说他贪图天下?”

拓跋宏笑道:“如果真像你所说,误会完全解除。”

崔庆远说:“知进知退方是圣人之师。”

拓跋宏说:“你认为我应该采取和亲政策是否可行?”。

崔庆远说:“和亲则两国互利,人民蒙受幸福,否则两国对抗,人民饱受痛苦,是否有和亲的可能,还要听候陛下圣心裁决。”

拓跋宏很欣赏崔庆远,赠他大量美酒菜肴和衣服,并护送他回城,然后沿淮水向东前进,转而攻打钟离。

萧鸾得到消息,赶紧派首都东区卫戍司令官崔慧景和宁朔将军裴叔业,率军增援。

与此同时,刘昶和王肃号称20万大军,正在猛攻义阳,包围的长墙和壕沟有三重之多。

萧齐镇南将军王广之,奉命救援义阳,但就在距义阳一百多里的地方,得知魏军势大,不敢继续前进,义阳城危在旦夕。

时任监察院宫廷监察官的萧衍,主动请缨前往支援,王广之求之不得,非常果断地把麾下的精锐部队全都交给他。

萧衍当晚沿着小路向敌营突击,在距义阳数里远的地方,刘昶和王肃大感意外,不知齐军的底细,也没正面阻截,萧衍趁机在周围遍插旗帜,很快天色转亮,城中守军只见四面八方都是本国的旗帜,瞬间点燃了斗志,冲出城去,与敌人展开肉搏,萧衍接着率军从外夹击,魏军两面受敌,终于不能支持,只得解除了包围。

魏军失利,战线稍稍后撤,碰巧长乐公冯诞病逝,拓跋宏嚎啕痛哭了一晚上,已然无心继续南征,于2月23日,下令各军收缩战线,寻机撤离。

冯诞与拓跋宏同岁,自幼在同一张桌子上读书,后来又娶了拓跋宏的妹妹乐安长公主,虽无大才,但天性敦厚,很受拓跋宏的宠爱。

所谓上山容易下山难,魏军深入敌人国土作战,想要安然撤军回国,还是要经历点波折。

3月9日,拓跋宏下令在邵阳洲和淮河两岸筑城,再用栅栏连接三城,将淮河拦腰切断,阻止萧齐追兵的涌入,但不幸被裴叔业轻易攻克南北二城,拓跋宏又打算在淮河以南构筑营垒,派遣重军把守,用以招抚附近新归附的民众,同时震慑萧齐。

萧齐首都东区卫戍司令官崔慧景,正在钟离城外驻防,发现北魏在邵阳洲加强城防工事,深为忧虑,部将张欣泰说:“他们应该很快就要撤退,之所以修筑城垒,不过是夸大他们的实力,借以阻止我们追击,如果向他们建议休战,他们一定会接受。”

崔慧景半信半疑,就让张欣泰前往城下向守军传达了这项提议,拓跋宏果然下令班师。

拓跋宏渡淮河北上之后,仍有五位将领的殿后部队滞留,齐军占领淮河中的小洲,切断了他们的退路。

淮河水位涨的很快,而且齐军越聚越多,战舰如云,塞满江河,拓跋宏亲自在北岸眺望,却无计可施,于是在军中悬赏,有能击破小洲齐军的,擢升为直閤将军。

带兵官奚康生从众人中脱颖而出,捆扎了大量木筏,在上面满载木柴,然后趁风纵火,一直撞入萧齐的舰队,舰队瞬间陷入火海,奚康生冒着浓烟烈火突入敌阵,挥刀乱砍,终于把齐军击溃。

南方的大部分兵力由此得以安然撤离,但仍有一万人被困在邵阳洲,眼见陷入重围,强攻是没有意义了,便向萧齐请求用五百匹战马交换一条路北返。

崔慧景打算彻底断绝他们的归路,张欣泰说:“孙子兵法中说归师勿遏、穷寇勿追,敌人已陷于必死之地,一旦交锋,势必拼命,那时战胜他们不算威风,战败则前功尽弃,不如接受他们的要求。“

考虑到张欣泰上次的机智表现,崔慧景欣然同意。

不想萧坦之回京后立刻报告萧鸾,说邵阳洲仍有被围的贼寇一万人,崔慧景和张欣泰却把他们放走,萧鸾十分气愤,但因二人在战争中颇有功劳,最终功过相抵,不赏不罚。

3月15日,萧鸾下令全国解除戒严状态。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