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4章 二魏之争(2 / 2)

说到底,这一切的源起竟全是萧衍的一念之仁?

历史就是这种偶然的集合了。

于种种偶然之中,似乎又藏着某种必然,某种后人看过就会生出“理应如此”感叹的必然。

信佛的萧衍虽然对自己的昭明太子异常苛刻,但总体来说还是个宽厚过火的长者,尤其对外人异常宽厚,像独孤信这种品行端正的帅哥,任何人看到都不忍拒绝,一旦有所求,萧衍必定也是欣然答应,所以放他回归故国,那就是历史的必然。

不但独孤信,之前投奔萧梁的贺拔胜,一个不擅言辞的大叔,几经央求之下,甚至还先于独孤信回到北方。

北魏分裂之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南朝基本上是风平浪静的模样,这也是必然的,因为长久以来,南北之间的争端多数都因为北方的强势或灾祸而起,北方一旦失去南下的念头或是没有重大破绽,南北之争很难爆发,尤其在南朝崇佛的大背景下,更是没有任何理由爆发战乱。

至于南朝自身,当权派有好处可捞,底层百姓生活不至揭不开锅,大家全都相安无事,没人搅乱“和谐”的气氛。

北朝则不同,因为北魏分裂了,一山不容二虎,元修西上就是北朝动荡的开始,东西魏的争斗成了接下来的主题,也把南北朝推向另一个。

高欢对此早有准备,就在拥立元善见不久,便以“洛阳距离西魏和萧梁太近”为由,下令迁都邺城,40万户居民狼狈上路,费尽千辛万苦也安稳下来。

从此北魏原来的京畿便成了洛州,最高行政长官元弼出任洛州督导官,镇守洛阳。行政官司马子如出任左副行政长官,与右副行政长官高隆之、总监察长高岳和孙腾,一起前往邺城管理新政府。

元宝炬于535年春节当天,在长安城西正式登极称帝,东西两魏都走向正轨,也就正式开始了厮杀火拼。

灵州督导官曹泥,因为处在东西魏交界处,势单力孤,成了宇文泰的首要目标,渭州督导官可朱浑道元,世代居住怀朔镇,与高欢情谊深厚,而且母亲和哥哥都在邺城,也是宇文泰的眼中钉。

可朱浑道元自知不能抵挡西魏大军的攻势,所以毅然放弃渭州,率部三千户人家,逃到灵州与曹泥会合,曹泥用厚礼把他送到云州,可朱浑道元几经辗转,终于安全抵达邺城。

高欢见到故旧,大为欢喜,任命可朱浑道元为车骑大将军。

而曹泥因为兵微将寡,被困四十天后,终于力竭投降。

灵州之争只是小打小闹,接下来几年时间,高欢和宇文泰会展开激烈对抗,就算这两大主角故去,他们的后人也会在这条路上一直走下去,直到其中一方终结。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