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章 三皈五戒(2 / 2)

我的朋友圈 善文居士 1248 字 6个月前

事实真的是这样吗?相反,我们即便五欲全部拥有,也不可能得到我们最初期望的幸福快乐和自由,甚至会反被它捆绑,增加更多的痛苦烦恼和束缚。</P>

好比古时候的帝王将相,可算是把“五欲之乐”享受到极致的代表人物了,一生的结局又是怎样呢?反观历史,我们是可以直观地所见所闻到他们的经历和结果。再如当今社会所定义的名流精英们,过半或即将结束的一生,结局又如何呢?更何况,一介平庸、碌碌无为的凡夫,想要通过“五欲”而获得快乐和自由,更是“黑白颠倒”了。</P>

女儿能够皈依,我当初和现在都是一样的想法,她寻找到了一个比我更靠谱更值得依靠的团体,她的生命被更具智慧的力量牵引,引着她走向更自由和自在的生命状态。如果作为母亲,还能对她有什么期许,那就是希望她的未来,能够更加懂得爱,拥有爱,付出爱!把从佛陀那里寻找到的智慧与慈悲延续,让更多的人从中受益。</P>

而说起“五戒”,它的内容是戒“杀盗淫妄酒”,看字面意思很容易理解。不过,从它更智慧和慈悲的含义上讲,是很难做到的。守好一戒其他四戒同守。</P>

好比说“杀”,其实是说我们要慈悲一切众生,连一个蚊子一只蚂蚁都不忍伤害,这个不忍心是你真的视它们如同自己的孩子和父母一样的心理,而不只是一个不杀的念头和动作。</P>

另外,一个“杀”念的前面,会伴着“我们觉知甚微的“怨、恨、嗔、怒”等念,当它们积累到一定程度才会最终导致“杀念”。那么,也就是说,如果你平时觉知不到你的这些念头,不刻意去减弱和消灭掉你“怨恨嗔怒”等不好的念头,等于你在不停地滋养和孕育着“杀念”,最终,你就守不好“杀”戒。</P>

所以,很多修行人,持戒很多年,一遇到很深的触缘时,突然还会有“杀”的念头,自己都觉得惊讶!可想而知,真正守好一戒有多难。那么,真的守好了“杀戒”,其他戒也就不可能不守了。</P>

好在,受戒会有护法神相助,一戒至少有五位护法神在修道路上护持你,五戒就至少有25位护法神。修道路就如同取经路,困难重重障碍无限,护法神不但在护持,也在监督和提醒,善佑我们不被“自己灭掉”。</P>

“自己灭掉”自己可以这么理解:也就是说,我们绝大部分的困难和障碍,都是自己累生累世遗留的毛病和习气,导致我们不够智慧地去为人处世,然后看不清真相,从而活在自己狭小局限片面的认知里,导致困难和障碍的发生。</P>

那么,怎么办呢?只有一条,任何发生在我们生命中的困难和障碍,我们都坦然接受它,并把它视作提升我们认知和见解的一个机会,用我们当下的智慧和能力去解决,要尽量做到自利利他。或者寻求一些可用的外力去解决,依然要自利利他。</P>

在一次次的经历和磨练中,你会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完善自己的知见。于是,你的定力会随之提升,智慧也会随之打开。同样,当它累积到某一刻,突然间,你自在了!达到随心随愿的程度,无所不能无所不知,也就是“大彻大悟”。</P>

当然,前提是,你要严持戒律。而且,当你这么做时,你的护法神是直接受益者。所以,想要做一个修行人,先持戒;想要从修行中获得受益,持“心戒”。</P>

释迦牟尼佛在涅盘时开示:我不在时,佛子们以戒为师!佛肉身住世时,我们可以亲闻佛的法语,以佛为师;佛不在时,我们就以戒为师。这“戒”是佛亲自设立的法,持戒就是时刻见佛,时刻对照并看见你自身的觉性,慢慢让它引着你走向“大彻大悟”。</P>

善问:对于“三皈依和五戒”,有过了解过吗?有何感受?</P>

善文:其实,所谓的“戒”,如同“马路上的红绿灯”,目的并不是为了限制我们,而是为了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