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一个又一个层出不穷让人短暂铭记又永恒遗忘的歌手(1 / 2)

尹仲觉得琴莉莉所说的阵痛般的变化在自己的身上也同样发生着。在琴莉莉离开的那些日子里,他刚开始也是寝食难安非常的难受。可是升学的压力容不得他在这种情绪里久做停留,现实生活的重要节点的存在,好像在某种程度上缓释了这种情感上的痛苦纠葛。

男女情爱是不可能一蹴而就的,它往往为现实中人生的变故所裹挟。如果一段感情最后成为了一段稳定的关系,它必定要经历无数的淬炼过程。它需要煎熬,需要等待,需要挣扎,需要彷徨,然后最后两人宿命般相互的确认与笃定。

在琴莉莉与尹仲相处的年代,流行文化方兴未艾,港台音乐几乎那几代中国人成长的青春底色了。那一盒盒风靡世间的卡带,那一个个层出不穷让人铭记又遗忘的歌手,几乎就是那些青涩少年业余娱乐生活的全部。

池小唐池导和尹仲就音乐对电影的重要性进行过认真的讨论,话题进而延展成立音乐公司对于盛唐云驰影业的重要性。因为音乐对于电影而言,其实就是它的底色。包括配乐,包括插曲,包括主题曲、片尾曲,说穿了就是电影风格成型的最基础的东西。

找专业的人为电影量身定做,不是不可以,有一定的风险。因为要音乐人完全去领会电影的深意和导演的意图再用音乐去讲述,风格上有一定的难度。因为一项综合的艺术,用一种单一的形式去表达,的确不可能没有那么全面和准确。

要降低这种风险,那么就得找专业实力更强的人。这些音乐人被商业验证过,被成功证明过。但是这样会无形的增加电影制作的成本,有可能到骇人的程度。

所以尹仲和池小唐池导一致的认为音乐公司的存在非常有必要。而且对盛唐云驰影业越来越多元化的产品来说,到了那种迫在眉睫的地步。

音乐这种东西妙不可言。它如同某种不可言说的灵魂,哪怕就是一个一个的成品,它放在不同的场景里,起的化学作用完全不同,可能画龙点睛,更可能让一部名不见经传盈利无望的作品起死回生。

那么流行音乐发展这几十年成品浩若烟海,如何从其中挑选出合适的精品和富有潜质以后可能的爆款,并以相对低廉的价格去收购版权。这就是音乐公司地地道道的学问跟生意经了。当然原创,尤其是适当的,优秀的原创也必须有。但是那种横空出世的天纵英才,毕竟凤毛麟角,可遇不可求。

迄今为止,和盛唐云驰影业长期合作的徐静霏音乐工作室,大概就是唯一的一个原创音乐来源了。并非池小唐池导和尹仲觉得徐静霏的音乐工作室不能满足影业公司所有的音乐需求。而是单单徐静霏的创作过于的小众,单就文艺这一点来说,她是无敌的。但是就传唱度的普及与推广这一点而言,她显然离那些朗朗上口老少咸宜的大众金曲,差的实在是太远了。

传唱度不高,这对于一部电影来说,无疑致命。最好耳熟能详,最好妇孺皆知,而且最好能激起大部分人的情感共鸣。而这就是为什么年代金曲的版权价格不菲了。现在即便是使用费用,如果频率达到繁杂的程度,对影视制作方而言,是妥妥的累赘了。

所以池小唐池导和尹仲觉得,自己所创立的音乐公司的基础职能就应该是于团购版权那种,发现并拥有一些成品作为储备与资源。

这就如同文学剧本的 Ip的收购,需要眼光,需要鉴赏力,需要洞察力和决断力。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也需要一种商人的嗅觉。

文艺是生产力,文艺是一种能力,文艺是最终各种因素叠加的最终效果,文艺最终也能创造惊人的财富跟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