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代大剧《时光璀璨》的成功,让杨可可成为了北京师范大学百年华诞的座上宾之一。这是她始料未及的。在二十七岁的年纪,她觉得大概仅仅凭借自己毕业之后短短的几年的时间积累的一些成功的经验,作为一名卓有成效的舞蹈教师受到如此正式而隆重的邀请,显然这种受重视程度的待遇是有些偏差的。
几年之前,她很难想象自己会以一名年代大剧导演的身份坐上母校百年华诞的主席台,而且名字赫然的写着,杰出新锐导演杨可可女士。
而且她还堂而皇之的收到了学校寄给他的邀请函,可以说是有对社会或者在自己专业领域有杰出贡献的老校友的那种待遇,包装非常精美,典雅隆重。
毕业四年,认识的人都风流云散,留在北京的就只有土着车韵茹。当然不是没有那种淡漠之交关系的人来联系她,邀请她一同回母校,但都被杨可可礼貌而委婉的拒绝了。
她对学校当时的人情冷漠的深有体会。在学校的时候,因为自己的家庭条件相当的一般,没有几个人对她青睐有加。这是很多在北京上大学的人,都深有同感。要么是土着,要么是条件优渥或者两者兼而有之,那种人再势利不过。
当然她们并非不比学习,除学习之外的家庭条件,身材相貌,人脉等等,似乎占据着她们更重要的考量,尤其是作为交往的对象来说。
这女人大概从少女时代开始,就是那种千差万别的性格。有的适应团体生活,有的适应独来独往,有的觉得孤傲不群,有的冷若冰霜。
其实说穿了,还是那种攀比的心理在作怪。谁谈的男朋友是高富帅,谁在周末有豪车接送,谁在学校短暂的假期去国外旅行,这些生活琐碎在女生们相处之间都是打着细细的指标的。用来衡量彼此的好感度,彼此的适合亲密或疏远,能否成为闺蜜的那种考量。
并且即便是友谊,也有相互成就相互觉得优势互补的那种心态在作怪。美丽而窈窕的,绝不会找丑陋和矮小的。诚所谓物以类聚,此言从来不谬。
杨可可在学校的时候给人的感觉是那种浅淡的疏离,谈不上高傲。青春美丽,身材窈窕,这一点不用说。只是性格相对古板传统,跟她所学的专业一样,那种古典传统的文化气质令人印象深刻。
所以那些时尚靓丽走在潮流前线女孩们的友谊与她无缘了。话说这车韵茹是北京土着,性格偏男孩子多一点,好动喜欢搞怪,兴趣广泛无所不能。当然外形倒还靓丽,长发飘飘,鸭蛋脸,细眉大眼,活泼开朗,是北京人口中那种最受欢迎的所谓飒,飒妞一枚。
说起两人为何成为牢不可破的铁闺蜜,这也是一段有趣的往事。
杨可可是舞蹈系的,车韵茹却是学医出身。开玩笑的说,一个是经常摆弄自己身体到各种奇形怪状的状态,一个经常摆弄人体骨架各种稀奇古怪形状的了解构造的,这两人的世界应该是千差万别不搭界。
当然这是对各自的专业领域一种戏谑的说法。其实两人的相遇始于一场小小的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