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一处丁字路口,那是去往白马寺的路口,白马寺素有盛名,虽在城外,但香火鼎盛,沈梦昔也来了兴致,让亲卫去探路,一行人朝白马寺而去。
远远就见人潮涌动,原来今日是初一,香客太多,又未事先与寺庙打好招呼,亲卫并不建议他们进寺。
沈梦昔看看骑了一路马吃了一路灰的亲卫们,体贴地点点头。卢统领松口气,下令调转车头,往回走去。
再次走过丁字路口,不久遇到一辆马车挡住大路。
亲卫们十分警觉,立刻形成拱卫之势,手都按在了腰间佩刀之上。
卢统领命人去查看,打探回来,才知原来是国子监祭酒夫人去白马寺上香回程,车轴断裂,已有仆役回去报信。车上是祭酒夫人和她的女儿,正在原地等待家中来接。
沈梦昔撩开车帘,朝外看去。
只见两个婢女扶着祭酒夫人母女,已经戴着着幂篱下了马车,走到路边,朝着沈梦昔这边行礼。
马车也被拉到路边,给他们让开了路。
路过那母女,沈梦昔叫停马车,撩起车帘:“祭酒夫人,崔娘子,此时虽是初秋,但暑气不散,二位等在这里也不是个办法。如不嫌弃,就上我家马车吧!”
祭酒夫人只稍稍犹豫了一下,就行礼谢过沈梦昔,朝马车走来。
沈梦昔下车,命人将四个孩子都挪到后面马车上,婢女都下车步行。
又命清风将车厢整理一番,这才邀请崔夫人上车。
崔夫人十分过意不去,说着让小郎君和小娘子们辛苦了、实在叨扰之类的话,又请沈梦昔先上马车。沈梦昔看孩子们都安置好了,这才上车,那母女也跟着上车了。
到了车上,清风帮崔夫人母女除去幂篱,只见她们面上带着些疲惫,但仪态依然很好。母女二人长得很是相像,俱都端庄大方,眼神清正。十五、六岁的崔娘子被沈梦昔盯得有些招架不住,跪坐在车上,扶着凭几慢慢转过脸去。沈梦昔笑起来。
以前太平并未与她们打过交道,这些文官世族都自持清贵,从不肯与皇子公主多来往,免得招了谄媚皇族权贵的名头,其实也是打心底瞧不起皇族的粗俗无力和不羁放纵。尤其高阳公主与辩机的事情之后,公主几乎成了放纵的代名词,一度造成公主难嫁的窘迫局面。
此番沈梦昔的笑就引来崔夫人的侧目,沈梦昔又转头看她,崔夫人低头致谢:“多谢公主出手相助,免去我母女之途中尴尬。”
沈梦昔摆手表示不必客气,又邀请崔娘子吃点心喝茶。
崔娘子低声谢过,也没有用茶点,她们母女端端正正地跪坐在软垫上,在摇摇晃晃的马车上努力保持着平衡,沈梦昔借着一次颠簸,早就顺势侧坐下来,歪靠着身边的凭几,又命清风给她们一人一个靠垫放在凭几上。
进了永通门,入了城,道路就变得平坦,沈梦昔闭上眼睛假寐,有心让那母女放松一下,但她们依然固执地端坐,并不肯有一点礼仪上的差池。她也不强求,一路无语。
很快,过了永通坊,就是履道坊,沈梦昔刚想让马车先送崔家母女,车外已传来问话声,崔娘子明显精神一振,崔夫人说:“公主殿下,是犬子来接我们了。”
马车停下,崔夫人再次向沈梦昔道谢,母女起身整理衣裙,清风帮她们小心地戴上幂篱,黑色幂篱从头罩到脚,看上去像一个黑色的大灯笼,沈梦昔不仅又笑了一下,清风先跳下车,却是一个男子先一步扶着崔夫人下车,又来扶着崔娘子,沈梦昔没有下车,也没有撩车帘。
然后,车下一个人朗声说着:“臣下崔四拜谢公主殿下相助家母!”
“不必客气。”沈梦昔命令马车开动,朝着履道坊驶去。
第二天,崔家早早送来一份谢礼,中规中矩。沈梦昔看看礼单,浑不在意,挥手让录事出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