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5章 升堂(1 / 2)

此言一出,满堂皆惊。</P>

朱元璋皱眉问道:“你说这话是什么意思?”</P>

“老头子,我觉得允炆聪颖好学,心地善良。”</P>

“深得我大哥的真传,正是皇太孙的不二人选。”</P>

朱樉搂着朱允炆的肩膀,一脸亲热,像一个关心侄子的好叔叔。</P>

朱允炆受宠若惊,没想到二叔比亲生父亲,还要看好自己。</P>

年仅六岁的朱允炆,觉得这个英武不凡的二叔,可真是一个大好人。</P>

刘三吾陪同朱允炆一起前来,原本是防备着秦王不安好心。</P>

没想到唱了这么一出,一时间刘三吾竟拿不准,秦王究竟是安的什么心?</P>

朱元璋眉毛一拧,斩钉截铁道:“咱还活着,这立储之事还轮不到你操心。”</P>

“老头子,我这不是作为宗人令,又是诸王之长。”</P>

“在家族大事上,给你提个建议吗?”</P>

朱樉一脸正气,拿出忠臣孝子的架势,昂着头,挺起胸膛。</P>

“管好你自己,这国本大事用不着你操心。”</P>

朱元璋摆了摆手,转过身去,显然是不想在这件事上浪费口舌。</P>

朱樉在朱允炆耳边,小声耳语道:“有二叔在,这皇太孙之位,将来一定是你的。”</P>

朱允炆虽然年幼,但是在外公和母妃耳濡目染之下,自然知道皇太孙之位意味着什么。</P>

朱允炆耳根子通红,抑制不住心神荡漾。</P>

有手握重兵的二叔支持,我就不用怕朱允熥的背后,有常家和永昌侯蓝玉撑腰了。</P>

朱樉当然知道,别看好侄子现在外表老实忠厚,长大了一定会六亲不认。</P>

朱樉的目的很简单,在好侄子心中种下一颗种子,将来一定会开花结果。</P>

朱元璋坐在主位上,朱樉坐在他的下首。</P>

朱高炽挨着他,与朱允炆相对而坐。</P>

朱元璋对着随侍的黄狗儿说道:“传朕的口谕:让道同开始升堂吧。”</P>

黄狗儿急忙前去传旨,朱元璋感慨道:“咱没想到,这道同虽是一个蒙古人,还是一个强项令深受当地百姓爱戴。”</P>

“咱差点听信朱亮祖的谗言,误杀一个好官。”</P>

朱元璋随即指着朱樉,庆幸道:“幸好有秦王在旁劝谏,不然咱一定追悔莫及。”</P>

“秦王,你的功劳,咱一直记在心里。”</P>

难得见老头子真情流露,朱樉借机提出要求:“那儿臣就厚着脸皮,向父皇请赏了。”</P>

“大胆提出来,只要咱有的,一定赏赐给你。”朱元璋大手一挥,十分大方的样子。</P>

“儿臣现在养家糊口,老领着一份俸禄还经常克扣,总不是个事吧?”</P>

“儿臣斗胆请父皇,将兼任的那几份差事的俸禄一起发放了。”</P>

朱元璋难得大方一回,一想到朱樉头上几个实职,宗人令、中军都督、天蓬上将虽然是虚衔,但是总领亲军十二卫。</P>

论实职的话,差不多是大将军。</P>

朱元璋发现朱樉头上挂着三个正一品,还正二品的锦衣卫都指挥使、正三品孝陵卫指挥使……</P>

细数之下,每年要发的俸禄有上万石之多。</P>

朱元璋立马变了口风,“咱们父子亲密无间,不能跟外人一样落了俗套。”</P>

“老话说得好,千万别谈钱,谈钱伤感情。”</P>

朱樉看出来了,老头子抠抠搜搜的臭毛病又犯了。</P>

当着晚辈给他留点面子,朱樉选择了作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