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章 提取价值(1 / 2)

“螺钿紫檀五弦琵琶。”</P>

“据说这是世界上唯一一把五弦琵琶,是夏国唐代传入樱花国,赠与圣武天皇的珍贵文物。”</P>

“起拍价,10亿。”</P>

“我出10亿。”和静举起了手。</P>

“10亿一次!”</P>

“10亿两次!”</P>

“10亿三次!”</P>

“成交!”</P>

“让我们恭喜月之本先生在今天获得第三件文物。”</P>

拍卖会上,和静凭借着自身所拥有的雄厚资金,以高不可攀的价格拍下一件又一件文物。</P>

赵无痕告诉和静,失去了拥有价值的文物,那么你所能掌控的价值就会逐渐减少。</P>

例如和静之前以10亿的价格拍到了一把宝剑,那么和静就相当于在这个社会上能够再多掌控价值10亿的社会资源。</P>

而因此而花掉的10亿会以其他社会资源的形式回归和静本人,并且因为和静能掌控的社会资源进一步提高,和静其实会获得价值20亿的社会资源。</P>

得知这则消息后和静很快就发现了异常点,如果花掉十亿不仅获得了[价值]10亿的文物,而且还将花掉的十亿如数奉,并且因为获得了价值10亿的文物和静本人还会再获得10亿的社会资源。</P>

那这完完全全就是一本稳赚不赔的买卖。</P>

而提供文物的一方,不仅要向拍卖会支付文物原本价值的十分之一的费用,而且最终文物被拍掉后,还会因为失去了具有[价值]的文物从而失去一定的社会资源。</P>

就是说被拍走文物的一方,实际上不仅赚不到拍卖的钱而且还会减少拥有社会资源的上限,是一桩完全亏本的买卖。</P>

在这个副本的底层规则运行的逻辑下,拍文物的一方永远不亏,卖文物的一方永远会亏。</P>

那么和静不免会产生一个新的疑问,既然这样为什么还会有人源源不断的提供文物进行拍卖呢?</P>

但很快,在源源不断的拍卖中和静找到了答案。</P>

(“让我们来做一个假设吧。”)</P>

(“暂且忽略掉需要向拍卖会提交的那微不足道的10分之一,我们来设想一个问题。”)</P>

(“假设一号将[价值]一百万的水杯进行拍卖,2号最终以120万的价格拍下了水杯。”)</P>

(“那么,谁赚了呢?”)</P>

(“答案是一号失去了一百万的社会资源,获得了一百二十万的钱,但因失去了[价值]一百万的[文物],所以一号获得的这一百二十万会通过其他形式渐渐损失价值一百二十万的资源。”)</P>

(“与一号相对的,二号失去了120万的钱,但获得了价值120万的社会资源,而又因二号获得了[120]万的价值上限,所以二号会渐渐获得价值240万的社会资源。”)</P>

(“因为有多少[价值],才能拥有多少社会资源,而[文物]就是[价值]的容器。”)</P>

(“回到问题,我们得出了结论,交出文物的一方会亏,获取文物的一方才会赚,和之前一样不是吗?”)</P>

(“你或许会认为我只是简单的将最开始的话复述了一遍。”)</P>

(“但......若是将这一过程再来一次呢?”)</P>

(“再一次假设,获取水杯的二号将水杯以120万的价格拍卖,而三号以150万的价格拍下。”)</P>

(“那么这次,又是谁赚了呢?”)</P>

(“答案是所有人都赚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