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nf</b> 苏哲立即立即表明了自己的态度,否则以后就有可能被翻旧账。
但很可惜,其他嘉宾们,包括情商极高的王耀宇都没有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甚至王耀宇还试图打圆场,缓和气氛
“每个都有自己的想法,都很正常啦!其实每个民族都是伟大的,都有值得学习的地方。”
而沮渠和万俟看到苏哲的态度,反倒收敛了许多,说话也注意了,不太敢得罪苏哲。
毕竟汉匈谁更牛另说,但圈内地位谁更高一目了然。
苏哲也就坡下驴
“我和王老师一个看法,尊重是相互的嘛。”
他也不想闹得太僵,反倒显得他咄咄逼人了。
但哪怕如此,整个午餐时间也变得尴尬起来,所以才没有留下多少能用的镜头。
直到饭后,王耀宇才换了一个话题
“讲讲电影拍摄期间的趣事呗!”
三人滔滔不绝地讲述起来。
苏哲在一旁安静地听着,慢慢搞懂了这部电影的结构——
主角存在各种缺点,经过一系列事情后,改变了自己,完成了人格升华。
非常典型的剧本结构。
比如夏洛特烦恼,就是这种结构,夏洛一开始有各种问题,经历过重生(做梦)后,明白了马冬梅的可贵,好好地过日子。
还有爱情呼叫转移、情圣等电影。
但这种电影结构,一般用于批判某种现象,比如以上三部,都在批判中年男人不好好过日子,嫌弃发妻,试图告诉他们
重生、艳y,都没有好下场;校花、美人,都不是好人!只有发妻才是真心爱你的。
那《狼的信仰》用这种电影结构,试图批判什么?
苏哲听来听去,只听到对华夏文明的批判——
姜帆饰演的主角是华夏人,存在各种毛病,而这些毛病并非他个人的问题,是民族的共性问题。
他身边的华夏人也都存在各种问题,没有一个人能够拯救他。
这时,他来到了国外,中亚匈奴人的聚集地,被匈奴人救赎了,改变了本性,意识到匈奴人代表的狼信仰更加高级。
这就不是两个匈奴人的问题了,而是电影整体立意就有问题。
这让苏哲放下了对沮渠和万俟的怒气。
因为这是一部华夏电影,投资是华夏的,公司是华夏的,原著作者是华夏人,主角也是华夏人。
匈奴人只是枪而已,本质问题是电影的“反思”属性,从上个版本一路流传下来,还包括夏令营、下水道等知名谣言。
苏哲不反对反思,任何人、任何民族、任何国家、任何体制都不可能完美,反思有助于不断提高。
但不能借反思之名骂人啊!更不能胡扯!
曾经这玩意儿很受追捧,但现在版本变了,再拍这玩意儿,不是找骂吗?
小规模点映,在媒体那里,或许还能得到好评,毕竟媒体人的操守众所周知。
反倒是普通观众,对于这种问题更加敏感,等到大规模上映,不引起反弹就怪了!
想到这里,苏哲打定注意,一定不能和这部电影产生任何联系,就干脆躲到厨房里,和芦晓敏一起准备晚餐。
妹妹俞祥秀也像跟屁虫一样,跟在苏哲身后,一起溜达进厨房。
这终于让气氛正常起来。
芦晓敏看见两人,觉得年纪轻轻的明星肯定不懂庖厨之事,就安排了最简单的工作
“苏哲,你择菜吧。妹妹去洗菜!”
苏哲点点头,俞祥秀就凑在他身边,啥也不说,就挨在一起洗菜,不时露出傻笑。
这些平和的镜头终于保留下来了,呈现在正片里。
弹幕纷纷笑话俞祥秀
【妹妹成小迷妹了,眼睛一直盯着苏哲。】
【如果不是会演戏,她和普通的追星高中生没什么两样嘛。】
【还是苏哲魅力太大了,之前许多季,来了那么多明星,妹妹都很正常。】
【哈哈,他俩和我在家一样,笨手笨脚的,被老妈赶去做点杂事。】
苏哲帮忙洗菜、择菜后,发现芦晓敏还在忙,就拿着洗好的土豆问
“晚上要炒土豆丝吗?我帮忙切吧。”
“行,先切好泡水里吧。”芦晓敏点点头,吩咐俞祥秀,“妹妹,去找擦丝板……”
“嗯。”俞祥秀乖巧地跑到柜子旁,刚找到擦丝板,一扭头,就看到苏哲已经将土豆放在了案板上。
“不用,用刀切更快。”
苏哲随口说了一句,就拿起菜刀,快速切起来。
菜刀剁在案板上,不断发出哒哒哒哒的声音,土豆十分听话地变成一样粗的细丝,将俞祥秀看傻了。
苏哲的刀工只是中级,做不到在食材上雕龙绘凤,但正常的切菜技巧,却像十年老师傅一样熟练。
芦晓敏听到悦耳的切菜声,也不由转过头,震惊地看着苏哲
“你还会切菜?”
“瞧您说的,谁不会切菜?”苏哲大笑,“我又不是十指不沾阳春水的阔少爷。”
“切菜简单,但切成这样……”芦晓敏有些尴尬,“比我厉害多了,应该让伱来当大厨,我班门弄斧了。”
苏哲谦逊道
“我只会切菜罢了,还会一点点颠勺,做饭肯定比不过芦姐,还是要你掌勺才行。”
他实话实说,系统只奖励了刀工和颠勺,没奖励厨艺啊!
当然,如果他自己去学,也能速成几道拿手菜,但他为什么要当厨师?没有意义,也没有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