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九章 年(三)(2 / 2)

“会不会是因为这个‘生’,我们把豆芽的成长过程叫‘生豆芽’,先人是死人,‘生’对‘死’相克?”李子恒说。

文学哥不愧是文学哥,连李之重也觉得有道理。

“拴拴,可不敢再说死,不该了。”奶奶连忙说。

“好的,知道了。”李子恒有些歉意的说。

三辈儿四个人,你一言我一语闲聊着,奶奶三钱的小杯都分几口喝着,享受这个过程。

李小凤看牌途中,偶尔跑过来叼一口豆芽,又跑了回去,看牌的热情是后世孩子理解不了的。

李之重觉得这副牌真的买好了。

“铛”一声,座钟告诉大家已是一点了。

李小拴的小伙伴们还在兴致勃勃的玩着,甚至有些小家伙居然抽上了烟。

小孩子抽烟也就这几天,美其名曰为了放炮方便,烟也是最便宜的野牛,三分钱一包。

李子恒抽烟很早,不过在没上大学前,从来不敢当着父亲的面抽。

忽然外面的炮声密集了起来,那是接神开始的信号,一家人动了起来。

孩子们下地准备回家,母亲马玉仁也赶了回来,呼吸还有点急促。

七烧锅加了水,饺子从粮房端了回来,母亲马玉仁卖力的拉着风箱,看回来时的表情,赢面大。

雪还在下,父亲拿新做的大扫帚把旺火附近的雪扫了扫,又小心吹散旺火上的积雪。

大哥用一束麻杆从炉子里引燃,来到旺火前点了起来。

李之重把准备好的新篇篇也拿出来,给父亲和大哥一人一块儿,两人顺着风道对向扇了起来。

李小拴迫不及待的把两挂鞭炮拿了出来,同时不忘揪一节放在兜里。

母亲马玉仁拿了半瓶胡油,浇在刚起明火的旺火上,“哄”的一声,火苗冒气二尺多高。

奶奶搂着李小凤坐在炕头前看着外面,脸上笑容满满。

李之重接了大哥的篇篇,和父亲对扇了起来,旺火越来越旺了,父子三人才住了手。

鞭炮声骤起,那是李小拴的功劳。

李之重放了几个二踢脚,很是过瘾,居然一个瞎捻的都没有。

红红的火光映照着飘飘洒洒的雪花,硝烟气息加上炭烟和草木烟弥漫在空气中,神仙回来了。

奶奶、母亲和李小凤也出来了,绕着旺火转了三圈。

母亲把一家人的红腰子(背心)拿出来在旺火上烤了烤,据说有驱邪去病的功效。

一家人回家开始煮饺子,一次下锅一百多个。

父亲和奶奶上了炕,大哥在拉风箱,七烧锅里的饺子开始飘了起来,水开了。

李之重在锅里点儿凉水,母亲张了张嘴没说啥,二儿子很多做法她都不懂,不过效果都不错。

三次点凉水后,饺子终于熟了,捞在一个大花盘里。

那是母亲去呼市眊人时买的,直径五十公分左右,铁制浸釉的,棕黄带花。

按照李之重的记忆,这个花盘最少在他家使用了二十年。

饺子味道不错,肉少的前提下,李之重趁母亲没注意倒了不少油在馅儿里。

“啊呀。”奶奶捂着嘴惊呼一声。

“咋啦?”父亲忙问。

“咬住硬币了,咯了一下。”奶奶说。

“给我行不,奶奶。”李小凤迅速从父亲背后绕到奶奶旁边说。

“行。”奶奶说。

李小拴有些嫉妒,狠狠地又夹了几个,希望也能吃到。

“奶奶好福气,长命百岁。”李之重说。

“是啊,福如东海。”大哥李子恒附和着。

奶奶捂着腮帮子没说话,笑着看着两个孙子。

李之重包饺子时也包了一个带硬币的,自己做了记号。

看到小弟失落的眼神有些不忍,本来他想给父亲的,现在只能给他了。

第二声“啊呀”响起时,李小拴兴奋地跳了起来,那种高兴传染了所有人。

饭后,母亲马玉仁又急急忙忙走了,担心玩儿牌没位置。

李小拴的小伙伴又来了,大哥和父亲出去串门了,李之重闲极无聊的又睡了。

关于旺火还有个笑话,说的是村里一户人家,接神拢旺火时,炭的质量不好,旺火芯都着完了,炭还是没有引燃。

老汉急了,大呼“爷爷今天和你决一死战。”一时传为笑谈。

接完神以后有三个事不能做。

首先是不能揭柜,说法是怕跑了钱财,所以有需要的东西要提前拿出来。

第二是不能把水散在地上,也有散财的意思。

第三就是不能扫地,而且“安神”以后就不能了,尤其干果类的皮壳更是不许清理。

据说有些大户人家,炒好瓜子专门请人来嗑,说是地上皮壳越多,钱财越厚。

三件事说白了都和钱财有关,除夕,一个寄托了无穷希望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