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前所述,宁绍平原是一条东西向的S形狭长带状平原。
因此摆在勾践眼前的有两条路。
一条路是沿着平原的S形走向逃,从绍兴一路狂奔到宁波,如果对手还跟着,那就只好上船出海了……一千多年后的宋高宗就是这样跑的,那次追他的是“搜山检海”的金兀术(zhu)。
另一条路则是在宁绍平原的西端上山。如果手里还有一定的兵力,对手倒也不敢在干掉你之前就钻进S形平原腹地里,因为那很可能会被截断后路。
勾践选择了后一条路,率残兵“五千”上了会稽山。
会稽山本是越人的发祥地,群众基础和物质基础都好,且身后还有群山沟壑可供回旋,至少短期内吴兵难以捕捉。
所以勾践大胆向夫差提出了和谈。
初期的接洽中,双方都在互相试探对方的底牌。
勾践最大的和谈本钱,所谓“余兵五千人”,出于越国谈判代表文种的单方说辞。
从越军溃退的情况来看,连钱塘天险都无力防守,因此勾践手里究竟还剩多少兵力其实相当可疑。
但问题是,吴国伐楚之战,倾国投入的水陆之军才不过三万人,且此后征战损耗,疮痍不断;这次对越作战显然也很难超过伐楚之战;夫椒之战又是一场恶战,吴军虽胜,损耗也当不小;战后又从太湖之滨穷追数百里至会稽山下,掉队失散的又不在少数,且已成强弩之末。
勾践对吴军的情况并不陌生,若他手里真有五千甲士,就算不守钱塘,诱敌深入到会稽山下也足可反击。然而他就是不打,却带着五千大军上山蹲着,还一门心思地请降。
无他,如前所述,即便是近现代的农耕水平,山地的物产也不足以养活大军,更何况是春秋之吴越!
所以文种是在使诈。
他的算盘打得很清楚,吴军总数不过三万,除战场损失外,剩下的也不可能悉数攻越,毕竟西边还有成天想要报仇的楚国,能攻到会稽山下的吴军充其量万余人。若勾践手里还有五千敢拼命的甲士,客场作战的吴军仅凭万余人,毫无必胜的把握。
但是文种低估了吴国君臣的战争经验,尤其是伍子胥这样的老手……都输成啥样了,还五千甲士?五千扛木棒的民兵你越国这会儿都不一定凑得齐!
于是伍子胥毫不犹豫地拒绝了越国的初次和谈提议。
诈和不成,只好装孙子了。第二次还是文种出马。这回找了伯嚭,先送上“美女宝器”,再开口说话……出身诸暨的西施是不是在这批美女之列,其实无从考证,姑且就算是在里面吧。
但其实西施在不在里面不重要,西施到底有没有如民间传说的具有“沉鱼”之容也不重要……重要的是这批美女来自诸暨。
这是一个重要信号!
要知道,诸暨恰好就在勾践打游击的会稽山与龙门山的峡谷之中。贡献一批诸暨美女所释放出的信息,表示勾践的越国政权仍能在浙西山地得到百越部落的支持。
而进献“宝器”,则透露出越国在财政上还有办法,还不至于马上崩盘。
整个信息链串联起来,就是勾践手里还有一定兵力,逼急了可能拼死一搏;山地里的百越部落仍然支持他(能得到粮食和兵员补给);越政权还有施政能力,物质上还能维持一段时间。
以上三条,正是入郢之战后楚国得以复国的原因。眼前的吴国君臣恰好都上过这一课……灭国并不容易,如果民心不弃,即便征服一个国家,也难以有效利用,反而虚耗人力、物力;如果战事旷日持久,其他国家就会趁机在背后捅刀子。
对于西、南两线受敌的吴国而言,只能打速决战,击败一个对手后必须迅速收回拳头,否则就要第二次吃入郢之战的亏;如果能够一劳永逸地把这个敌人变成朋友甚至盟友,那就更完美了。
呵~
这种时局和情况,是不是又有一种非常熟悉的既视感?
还是那句话,论及“斗争”,不管是战争层面的斗争,还是战略、权谋方面的斗争,华夏人在全世界都是独一档的存在,后世西方捣鼓的那些玩意,早就是老祖宗玩剩下的东西了!
所以你知道为什么声名赫赫的伍子胥为啥后来不被吴王待见了吧?
伍子胥只看到了对手诈和,没有看到吴国自身的迫切需求,也完全没有领悟夫差的用意--夫差要干的,就是诸葛亮的“七擒七纵”嘛!
总之,吴越最终协商出一个双方都能接受的方案:
勾践夫妇及重臣人吴为臣妾(毕竟吴国要给国民一个场面上的交代),
越国退出部分土地(具体让地之情况,史无明文,但可推测,杭嘉湖三角区、钱塘天险和宁绍平原西端桥头堡是必然要交出的。这些让出地,后又部分退还了越国);
文种代替勾践经营越国(正是这一条,为文种埋下了杀身之祸)。
客观地来说,这个条件对越国并不算苛刻,勾践夫妇入吴后也的的确确受到了优待。
选择客卿文种掌国,不选择勾践的兄弟子侄,也有防范发生越国版夫概之乱的深意。
整体来讲,从议和条件到后续处置,都充分表达了吴国希望长久和平的真实意愿。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夫差放过勾践,一方面是基于客观现实的考虑;另一方面,却是夫差落眼整个天下的谋算……虽然后世说“春秋无义战”,但不管怎么说,一个宽宏大量的君主,更容易瓦解敌国的反抗情绪。
而这个世界上,哪里还有比高抬贵手放过自己的世仇一马并且亲善以待更有说服力的仁义之举呢?
事实证明,勾践是一个更加狠厉的对手,之所以装疯卖傻,之所以卧薪尝胆,除去磨砺自己的心智外,其实更多的只怕是为了在舆论上破坏夫差想要积蓄出来的“势”……与战国不同,春秋时期有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是“兄弟之战”,甚至是“君子之战”,战争远没有后世来的无所不用其极和残酷不说,国民们也并不排斥一个有德的他国君主来解救他们,因此舆论与名声的威力,有时候比剑戈更加可怕。
其实,后面如果不是夫差一意孤行远征中原,又或者晚上三五年再去远征中原,而吴国当时又没有遭遇灾荒的话,吴越永久和平也许真能实现,而夫差也不至于背上一个又一个莫须有的骂名,然后被后世那些连脑干都没发育完全的后辈当做是耻笑的对象。
但不管如何,当初放过勾践这事,跟西施这位民间盛传的美女,都没有半毛钱关系……一个女人而已,夫差又不是没见过美女的君主,至于为了区区一个毫无背景和势力的美女,就放弃自己的原则?
霸道总裁文看多了吧你!
………………
虽然保书贤并没有看过《历史的棋局》这本书,但不妨碍他跟许多历史爱好者一样,有着类似的观点。
因此,以最简短精练的语言把这其中的因果说出来之后,保书贤不无得意地看着脸色青一阵白一阵的白蒙蒙:“小白同志啊,你要记住,历史是很残酷的,自从宋襄公的时代落幕以后,华夏的古代史上就再也没有君子和理想者的立足之地了……如果你竟然单纯到以为一个女人仅凭自己的三分姿色就能影响到上位者的重大决策,那你的这个脑袋,的确可以拿出来放洗衣机里洗洗了!”
白蒙蒙被保书贤一通夹枪夹棒的言语整的鬼火无比,但却委实没有哪个底气去反驳。
她哪知道就这么简简单单一个问题,要涉及到这么多的东西?
又是历史恩怨,又是地理环境,又是地缘关系,又是因果互动,又是战略图谋的……这些男人脑子里整天琢磨这些东西不累么!
有些不满地瞪了一眼保书贤:“我听你的意思,这也是你自个根据史料瞎琢磨出来的……哼!以今人的心思去揣测古人,多有寥误!”
挑衅似地斜了斜眼睛,白蒙蒙又哼了一声:“我就想知道,你的这套观点,有没有正儿八经的的历史学家提出来……如果没有,那你跟你所看不起的那些民间史学家有什么区别,大哥不说二哥好不好!”
保书贤顿时被噎了一下,史学素来为上位者忌,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华夏的统治者对于治史的态度都是“知之了了”。
因此,他们不介意大众在这一块囫囵吞枣,也可以容忍你客观记录一些真实细节,
看到保书贤被自己反问的说不出话来,白蒙蒙顿觉神清气爽,正想乘胜追击,好好出一口气的时候,一旁的杨默却开口了。
“好了,这个问题就此打住。”
“小白,老四说的究竟对还是不对,其实不重要。毕竟如你所说,我们又不是古人,谁也没那个本事真正弄清楚古人当时究竟是怎么想的;”
“重要的是,老四的这套分析和推理方法。”
“不管对与错,老四都是基于他所知道的客观资料,带入到夫差的角色里,做出了他以为的最客观判断……请记住,这个所谓的客观判断不管是不是真的客观,但起码也有着自己的自洽逻辑,而且微观和宏观、短线与长线的思考,都涉及到了,并没有强烈的情感倾向性。”
“而这正是你所欠缺的,非常欠缺!”
说到这里,杨默淡淡瞥了自家小徒弟一眼:“老四曾经有一句话我非常认同,后人都说春秋无义战,宋襄以后再无仁……但以现在的价值标准来看,应该说成是【春秋以后无义战】反而贴切些;”
“当理想主义时代落幕之后,当大义失去了其该有的号召力,但凡是涉及到谋算的东西,都是无所不用其极的,而筹谋者,需要考虑和推演的东西,也是远不是你以为或者你看到的那么一丁点……现在华夏正属于经济转型期,许多东西也同样如此。”
“因此,你要是再用以前的线性思维,以个人情感为依据,想当然地去看待和考虑一些事,以后一定会死的很难看!”
“所以,这就是我为什么要送你一套《教员点评二十四史》,并且希望你每天都能花上一点时间认真研读的原因……你懂了么?”
既然自家师父都发话了,那白蒙蒙也只得恭恭敬敬地答应了一声,然后苦着一张小脸,东瞅瞅,西望望地在办公室里找寻了起来。
很显然,这姑娘是觉得这箱书太重,需要找个小推车来拉一拉。
看着这丫头一脸的苦大仇深,仿佛一个重归备考前夕至暗时刻的高中生,杨默忍不住有些无语地叹了口气。
如果可以,他其实也不想收一个四缺八不足的小姑娘当徒弟的。
但没办法……
正自想着,一身呢绒秋裙的穆大小姐在这个即将下班的时刻,忽然走了进来。
好奇地看了看正在弯着腰吃力搬书的白蒙蒙一眼,穆丽雅扫了一眼赶紧回身装作忙工作的保书贤一眼,最终视线落在了杨默身上。
“杨默你在啊……正好,我有事跟你说,来我办公室吧。”
素来在外面以清冷示人的穆大小姐虽然依然是板着那张脸,但看向杨默的眼神里全是戏谑和调侃。
说完,也不待杨默回答,便蹬蹬蹬地扭门走进了自己的办公室。
杨默见状,也只能面对着墙壁上的时钟无奈的叹了口气,然后懒洋洋地从椅子上站了起来,在办公室另外两名菜鸟新人八卦的眼神中,走进了那间主管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