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7章 时间换空间(1 / 2)

作为齐鲁境内最重要的交通枢纽,德州其实很有些尴尬。

明明德州是中原三大交通枢纽城市之一,但Gdp在齐鲁范围内却始终只能算作是中游……甚至在改革开放以后,排名以一种缓慢而稳定的速度往后下滑着,最终卡在了第十二三名的位置上。

所以,这座鲁西北的城市,不但名声远远没有青岛、济南、烟台、潍坊等城市来的响亮,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也一直缺乏真正意义上的富有真正竞争力、且高价值的核心支柱产业,因此就连正式的高校,也只有德州学院一所……就这,还是70年代初由德州师范专科学校、德州教育学院和dZ市职业院校等三校合并组建的德州高等专科学校。

没错,dZ市内唯一的高校此时还是专科院校,并且是一家历史短暂,且没有任何重点专业的大专院校。

这就很让德州学院的学子们有些难受了。

要知道,这个年代的大专生其实是有些尴尬的;

论学历含金量,他们比不过被视为天之骄子的本科生,而且在八十年代,这种差距甚至要比后世来的明显;

论实际动手能力和垂直细分领域的专业能力,他们又比不过中专生。

因此,如果毕业后想要在民企或者地方小型国企里找工作,那自然是如同宝贝般一样被供着;但要是想进大型国企或者央企,那却是有些不上不下的,有些时候甚至比中专生更没有优势。

按理说,只要能找到一份稳定的工作,其实进小型国企也挺好的,毕竟与那些大国企不同,这时的小型国企里面高学历人才依然稀缺的厉害……古话说得好,宁为鸡首不为牛尾嘛!

而如果想要挣钱,去民营企业里面更好,那边的工资开的可比国企里面高多了,有点技术啥的,干上一年比在国企里面混上三年挣得还多。

但是很可惜,这里是齐鲁。

而更加可惜的是,现在是八十年代末,小国企的效益不稳定不说,民营企业更是自身难保。

所以,今年的这种情况,对于德州学院即将毕业的学生来说,大抵是最煎熬的一年了。

………………

看着不远处自家母校的大门,李莉托了托胸前横着的那根带子,就这么背着一个颇为不小的行李包,垂头丧气地挤过了小门,全然没有实习回来后的兴奋,更加没有对接下来返校追习专业课的期待。

嗯……

没错,不管是本科生还是大专生,在这个年代采用的都是二段实习制。

第一阶段,即大四\/大三的时候,会在7~8月份由学校组织,对各家单位,让学生过去进行一次为期三个月的短期实习;等到实习结束后,便会再度回到学校,进行专业课的学习……这个学习过程会一直持续到毕业。

第二阶段,则是在学生正式毕业以后的那段众所周知的分配实习……之所以还叫实习,那是因为如果接收单位如果因为对学生在见习期间的表现不满意,又或者因为自身的客观原因无法接收该毕业生的话,他们的档案会被调回学校或者教育局,进行二次对接和调配。

而很显然,李莉同学的第一阶段实习经历并不算愉快。

倒不是说她这个机电专业的小女生在实习单位里受到歧视,又或者干不了重活被领导批评了,也不是因为她怀里的那份实习鉴定表给的评价不高;

事实上,作为一个实习技术员,李莉同学很少需要真的下场去干那些重体力活,只需要在一旁学习和研究那些设备究竟是怎么制造和组装的就完事了。

她之所以一脸的沮丧……

完全就是因为她刚刚实习结束的那家单位,效益简直差的离谱,她实习的那三个月,拢共就只开了四次机不说,按照对方已经有小半年没有给职工发放工资的情况来看,估计重组也不是多么遥远的事情了。

也就是说,即便过去的三个月里,她跟单位里的那些喜欢满口脏话的工友没有吵过那几次架,即便那个整天在她面前阴阳怪气的领导其实很欣赏她,她毕业以后,也不太可能被对方接收了……甚至等到她毕业的时候,那家单位还在不在都是个问题。

其实如果仅仅是因为这个原因,那她也不至于这么沮丧,毕竟实习单位和毕业分配单位不是一码事,而那区区24块钱\/月的实习工资,对她也委实没多大吸引力(此时实习工资为同岗正式工的50%)。

她真正感到沮丧的是,根据身边同学反馈过来的信息来看,她们这个专业的人越来越不好找对口的单位不说,即便找到了,那些单位当下的效益也着实令人看着心酸。

哎……

早知道就不学这个专业了,家里的老娘说的对,女孩子家家的,学什么机电啊!

李莉郁闷地叹了口气,深深为自己的未来而感到焦灼。

在单位里已经实习了三个月的她,其实很清楚,并不是她这个专业真的找不到好单位,而是因为她这个大专生没法入那些好单位的眼;而以当下的情况来看,即便是自己毕业以后分配到了一个专业适口的单位,大概率过上个两三年也得黄。

哎~

如果当初再努力点,考上个本科就好了;

如果上天开眼,让那些好单位也给我们学校一些名额就好了……哪怕是进去扫厕所,也比那种惶惶不可终日的日子强啊!

正当李莉在那如同个心智不成熟的小女孩般自怨自艾的时候,广场上马上就要搭好的两顶帐篷,以及拥堵在帐篷面前的人群忽然吸引住了她的视线。

咦?

秋季特招会?

西南钻探一公司?

这是什么鬼?

这不今年的实习都结束了么,毕业分配的时候又没到,这专业课还没上完呢,学校怎么可能允许有单位进来搞什么特招?

怀着一脸的好奇,背着行李包的李莉挤进了人群……

………………

“领导,您好,我想问一下,你们这个单位是干啥的?”

帐篷刚刚搭好,一个男生便挤进了人群,满脸好奇地看着一袭呢绒风衣的张波……不知道是不是受穆大小姐影响,呢绒风衣都快成为默默百投里基层领导的标配了。

作为一个过来人,张波很明白这些学弟学妹们心里最看重的东西,因此即便是对杨默指定自己主持这场特招会的决定颇有非议,但面对着这些比自己小不了两岁的学生,他依然表现的很有耐心,只不过用词却异常精简:“西南钻探一公司,齐鲁石油系统一员,中型央企,直接上级单位西南石油局。”

央企!?

还是石油系统的?

围着的近百名学生齐齐吸了一口凉气,眼睛里的炽热足以将这两顶帐篷点燃。

谁不知道这年头的石油系统是天字号的好单位?

其效益之好,工作之稳定,甚至比名声更胜一筹的钢厂和供销社还要强得多。

而直接上级单位竟然是西南石油局……

虽然不知道一家身在齐鲁的石油单位为什么直接上级单位是西南那边的,但从名字也听的出来,这家单位的行政等级绝对不低。

天见可怜,总算有好单位看上我们这个大专院校了!

这一刻,不少学生竟然很有些热泪盈眶的感觉。

“公益志愿者\/储备科员……名额60个?你们单位这招的是什么岗位,咋没听说过呢?”

最先开口的那个男生在短暂的激动之后,看着张波身前竖着的那个牌子,一脸疑惑地问道。

这个含糊不清且怎么看怎么都有些忽悠意味的岗位着实令人有些摸不着头脑。

作为已经经历过三个月单位实习的人,男生自然知道这时候的大型国企招他们这种大专生很少有直接定岗的,都是要选进去筛一遍后再根据实际需要给你调剂工作……反正你可以把自己看成一块砖就可以了,哪里需要去那里。

因此,对方招聘海报上没有写具体的岗位名称,其实很正常。

但问题是,“储备科员”这个描述就很有问题了。

按照当下的规则,不管你是本科生还是大专生,只要转正,都会自动获得科员的身份,唯一的区别就在于被定在几级科员,以及实际配享待遇的区别罢了。

所以,“储备科员”是什么意思?没有编制的合同工?

而当这种疑问与“公益志愿者”这几个字联系在一起的时候,那种疑惑就更强了……给人的感觉,就是这家央企实际上只是想要招一批用完就丢的合同工去应付一些什么公益项目罢了。

听到面前的这对大学生叽叽喳喳地说出了自己的疑问,张波摆摆手:“各位同学,你们想岔了。你们也不妨想想,如果真的只是找一些合同工,我们至于专门跑到你们德州学院来,而贵校的老师又会允许我们在这里搞一个特殊招聘么?”

这话一下子就问住了在场学生,与后世不同,这会的高校对于自己的羽毛可是爱惜的紧,对于学生也远要上心的多,万万不至于为了一些不知所谓的东西,就让那些单位把这些专业课还没学完的学生招过去当合同工。

见到学生们哑口,张波抿了抿嘴:“而且,同学们不妨想想,作为一家央企,每逢毕业季,就有无数的高校,技校、中专院校拼了命地想把自己的学生送进钻探公司,这其中不乏对于编制没有要求的……如果真的只是需要合同工,我们至于在这大冷天跑上那么几十公里来贵校来?”

“而且,身为央企,钻探公司是需要注意自己的社会影响的,你们觉得我们会冒着无尽的麻烦跑过来忽悠你们?”

学生们闻言又是一呆,互相瞅了一眼后,最先问话的那个男生挠了挠头:“那个……领导,那你这个公益志愿者和预备科员是咋回事啊,做的是啥工作?为啥又要写在一起?”

张波笑了笑:“其实这两个岗位是互为一体的。”

“简单地来说,就是我们钻探公司想要响应国家刚推行的希望工程,并为刚刚捐助的一百所希望,招收400名老师……毕竟各位同学可能不知道,与那些在建的课堂教室相比,在眼下的大部分农村地区,那些孩子们更加缺的是老师。”

“所以,我们钻探公司这次的特殊招聘会,招的就是那些愿意去希望小学里任教的志愿者……准确的说,是短期志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