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2章 参题(1 / 2)

江湖传言,华夏体制内有一类浑身笼罩在神秘迷雾中的媒体,名曰……“内参”。

但其实,普通人对于“内参”的认知,大都停留在一个朦胧的层面,而且往往将其想象的极为夸张。

事实上,这玩意既神秘,但却也没有那么神秘。

简单来说,但凡在机关单位里混了一段时间的人都明白,民众口中的“内参”,只不过是广义上的内参罢了,你要是要按层级和重要性细分的话,其实是分作三类的……由低到高分别是“消息汇总”、“内参”、“高参”。

“消息汇总”很容易理解,无非就是把国内外最及时、角度覆盖度最广、认为最有价值的新闻事件筛出来一部分,刊登在内部流通的媒体上,让各单位的中基层干部随时了解国内外的社会动态,促进其工作上的思考和决策……没错,这一级的“内参”,上面只有新闻消息,没有、也不允许任何人在上面发表意见。

这种内部报纸,名字就叫做《参考消息》。而且与常人以为的不一样,这玩意是一天一刊,并且一刊只有一页报纸;只要你在机关单位里做到了科级干部,就绝对不会对这东西陌生……事实上,每天认真阅读和思考这份内部报纸上的新闻信息,乃是科级以上干部一等一的要紧事。

不要小看这一点,你必须知道,哪怕是在自媒体极度发达的后世,也至少有70%以上的重要新闻是不会出现在媒体上的,普通民众也很难接触的到。更何况是讯息并不发达的八十年代末?

视野广度源自信息广度,这么一份每天只有一页的报纸,其重要性就不需要多说了吧?

而第二层,也就是真正意义上“内参”,内容则是大不一样。

如果说《参考消息》只是用最客观、最简练的文字去刊登国内外的各种被认为是有价值的新闻的话;那么内参则是以分析和评论为主……分析和评论的主要对象还是《参考消息》上刊登的新闻。

当然,并不是所有人都有资格在内参上发表评论的,一般来说,这些分析和评论主要来源于三种方式:

1、各单位的干部投稿,通过主编团队的甄选之后,再发表于内参上。

2、特约评论。邀请相关领域的权威学者和专家,经过详细论证后,就某个新闻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见……当然,这些特约评论嘉宾也可以主动投稿。

3、内部主编和资深记者自己执刀,就某些新闻发表自己的看法……不要小看这些记者,懂行的都知道,很多时候,由于见多识广的缘故,资深记者发表的观点甚至要比大部分的专家还要一针见血。

至于第三层的“高参”……

对不起,那玩意已经不应该再被叫做媒体了,而是应该叫做“汇报”或者“智库分析”才对,属于机密,哪怕是穆大小姐的父亲,也没这个资格直接接触到这东西……嗯,不过如果他再前进一步,倒是有这个权限了。

所以,当那位短发女记者亮出自己的工作牌和工作证之后,没有丝毫犹豫,同行的张文顺和司机立马很自觉地下车抽烟去了。

你要搞清楚,如果只是收集新闻,刊登在《参考消息》上面的话,这两位记者根本不需要露面;

而事实上,《参考消息》上面刊登的新闻只需要保真就可以,根本不需要派人跑过来采访。

所以,当看到这两位记者现场拦路要求采访之后,哪怕是傻子也看的出来,这一通很有些令人觉得措不及防的采访是要干啥了。

唯一不是很确定的是,明天出现在内参版面上的某则评论,究竟是这位女记者执笔呢,还是由他把采访素材交上去后,让某位主编来执笔……

………………

“杨科长,我想知道,为什么你刚才宁可冒着损失四车紧急物资的风险,也不愿接受村民们请求修建希望小学的要求……是因为掺杂了个人情绪么?”

女记者歪了歪头,脸上全是笑意:“毕竟我认识的齐鲁人也蛮多的,你们的性格我也算蛮了解。”

与一般的记者不同,这位名叫杜冰的女记者在循序渐进地铺垫了近十分钟的情绪后,忽然话锋一转,以一种朋友之间玩笑似的语气问道。

正戏来了!

看了一眼脸上始终挂着笑容,全程表现的十分轻松随意的女记者,又扫了扫副驾驶座上始终侧身默默做着记录的男记者,杨默心里叹了口气……

不厌其烦地花了十分钟来化解自己的防备心理,并在经过最初的两分钟试探后,以香烟和农村生活话题来破冰彼此的个人关系;

刚转入正题,一句话里面便悄无声息地埋了三个陷阱,并且不着痕迹地时刻观察着自己的表情……

这tmd要不是从业八年以上的老油条,他杨字倒着写!

想到这里,他疑惑似地皱了皱眉,语气里带着一丝不满:“掺杂了个人情绪?”

在处理工农关系的工作中掺杂个人喜好和偏见可是大忌;有些事情你可以做,但不能说;因此杨默这句反问是在质疑对方是否在坑自己。

杜冰见状,不怎么有歉意地笑了笑:“杨科长,可能刚才问的不是那么准确,我的意思是……你刚才拒绝村民请求修建希望小学要求的行为,算不算是贯彻了贵公司的某种精神?”

说到这,杜冰笑吟吟地看着他:“毕竟贵公司今年风格大变,不再一味求稳,变得极为强势不说;外界也在盛传贵公司是一个恩怨分明、个性极强的企业;”

“作为媒体从业人员,我本不该把小道消息作为参考,但今天在一旁全程观察下来,我似乎觉得外界的传言,也未必没有一定道理。”

“而我们都知道,中基层干部的做事风格往往取决于单位高层领导的意志,尤其是新提拔起来的中基层干部……而杨科长以24岁的年龄便成为了正科级干部,而且还是刚刚成立几个月的默默百投的科长;”

“只不过我很好奇的是,根据收集到的信息,杨科长在担任贵公司三产项目指导工作小组组长、以及后来的特别工作小组主任的时候,做事风格并没有今天表现的这么强硬和果决;”

“因此,我是否可以理解为……贵公司正在尝试实践一套全新的经营管理理念?”

与那些传统媒体不同,一旦需要撰文,《参考消息》的记者和主编更侧重于分析事物发生的本质原因和驱动因素,以及探讨这一类问题的解决方案。

因此,杨默今天有没有完美地解决掉这次突发的工农关系事件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今天表现出来的态度背后,是否有更深层次的内容。

要清楚,侧枝发新芽乃是当下央企改革探索中常用的手段,而默默百投这个新部门,再配上杨默这个年轻到过份的新科长,很容易让外人联想到一些别的东西;再加上今年钻探公司大动作不断,就更容易令人过度解读一些事情了。

杨默闻言,眼睛深处闪过一丝古怪,不动声色地透过车窗瞅了瞅正在远处抽烟的张文顺一眼,然后把视线回归到眼前这个短发女记者的身上。

沉吟了一下,杨默有些无奈叹了口气:“杜记者,你读过约瑟夫.熊彼特的《经济发展理论》么?”

杜冰一呆,旋即摇了摇头:“没读过。”

杨默点了点头:“我以前也没读过,后来成为默默百投的科长后,也是在我们王一诺总经理的办公室里见过这本书,突发兴趣之下,才找了这本书来读的。”

捕捉到大瓜的杜冰瞬间就来了兴趣:“哦?这本书跟今天杨科长表现出来的态度有关系,也跟贵公司今天尝试的全新经营理念有关系啰?”

杨默没有给出正面回答,只是轻轻地笑了笑:“我很清楚地记得,这本书的作者曾经说过一句话……”

“社会进程本是整体,密不可分。所谓经济,不过是研究者从这洪流中,人工提炼出的部分事实罢了;既然经济本身已然是种抽象,而之后大脑还须经过若干抽象,方能复刻实现,所以……没有什么事是纯粹经济的,其它维度永远存在,且往往更为重要。”

!!!

第一次听见如此视野深广的观点,杜冰身上的汗毛都炸了起来。

“杨科长,【其它更重要的维度】的意思是……?”杜冰眼睛亮亮的,脸上写满了欢喜,仿佛在层层迷雾中看到了一扇门,但一下子又没瞧清楚那扇门的方向。

如同一位谦虚的普通年轻人一样,杨默有些无奈地耸了耸肩:“事实上,我对此也只是一知半解,毕竟我太年轻了,许多事情远没有领导们看的深刻……真要是要把它说清楚的话,可能杜记者还得专门去采访一下我们王总才行。”

“王总?你们公司的王一诺总经理?”第二次从杨默口中听到这个名字,杜冰嘴角浮现一丝笑意。

虽然说拍上级的马屁乃是体系内必修的功课,但当着《参考消息》的记者搞这一套,是不是有些不分场合了?

杨默见状,苦笑了一声:“杜记者,我想你是误会了。”

说着,也没有进一步解释,而是叹息着摇了摇头:“知道么,我们王总非常尊崇王明阳,并且将【心既理】、【知行合一】和【致良知】作为自己毕生的信念……甚至就连开会的时候,也一直要求我们这些中基层干部努力做到【格己】!”

再度叹了口气后,杨默脸上露出一丝孺慕之色:“我知道,外界都在惊奇我们钻探公司今年以来频频不断地大动作,甚至有些人还以为我们是不是得了失心疯,不然步子绝对不该迈的那么大,那么不计后果;”

“但事实上,公司里的人都知道,这些不过是我们王总早就想要做的事情罢了……以前因为种种原因限制,王总一直没有大展拳脚的机会,但今年恰值换届,王总奋起余力,将以前的想法逐步去实现,也就不足为奇了。”

“事实证明,只要能给王总一个发挥能力的舞台,他可以比任何人做的都更好……虽然我们这些当下属的见识有限,无法明了老人家胸中的沟壑和眼中的山河,但对于王总的尊敬,却是发自内腑的……这无关职位,纯粹是良知使然!”

良知使然?

杜冰觉得这话里蕴含的信息比她最开始以为的还要多,并且采访的主动权竟然隐隐有向杨默那边便宜地迹象……这个年轻人似乎明白他们《参考消息》的记者更在意什么,而刚才那些七拐八拐的话,虽然听上去很有些答非所问的意思,但实际上却是丢出了一颗颗珍珠,就差一条主线把它们连起来了。

但她并不排斥这种偏离,毕竟能听到更多有趣的内容,可比纯粹地完成工作要有价值多了。

当下想了想,决定顺着杨默话里给自己埋下的坑一一趟过去。

“格己?格物莪倒是知道,可这格己又是什么意思?你们王总提出来的管理新观点么?可这跟又跟你们钻探公司今年的动作有什么关系?”杜冰饶有兴趣地看着眼前这个很有些小帅的年轻科长。

杨默用一种悲怜的目光看了她一眼,很有些“夏虫不可语冰”的味道,旋即似乎想起了杜冰的特殊身份,这才有些不情不愿地叹了口气:“谁说没关系?关系大了去了!”

沉吟了一下,杨默的表情有些落寞:“王总一直教导我们,如同善恶由心一样,事情的好坏本无明确的分界线……好心办坏事、小善酝酿大恶的事情太多了;反之,小恶扬大善的事情也不胜枚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