茄子姑娘打算认堂口的那席好菜终究还是没能摆出来。
不是她忽然反悔了,而是她第二天根本就没能见到杨默。
嗯……
没错,冻疮还没好利索的杨默又开始忙起来了,而且远比之前更忙。
首先是德州那边的回复比预计的更早,第二天早上杨默还没从被窝里爬起来,就被急匆匆赶过来的小徒弟告知了对方希望开展第二轮接洽的消息。
其实也不能说人家回复的太早,毕竟当初的约定是一周之内给出准确的回复……距离上次洽谈虽然只过去了四天,但毕竟也是一周之内不是?
而感受到对方急迫心情的杨默也很干脆,也不发函了,直接打了个电话过去,短短交流了几句,就把第二轮的接洽时间定在了当天下午;然后把冯副总和财务科的何科长请了出来,又带着默默百投的两位副科长一齐杀向了德州。
这个接洽团队的人员构成委实让其他人很是吃了一惊。
把穆大小姐带上很容易理解,毕竟这位负责风控和外贸业务的实权副科长一直是杨默的得力助手不说,她自己本身也是指挥部那边的代表,资产管理公司账面上有十个亿是东营那边出的,入驻这种大事总归得让人家参与进去才成……虽然说之前杨默并没有让穆大小姐参与最重要的第一轮洽谈,但那是害怕对方听到那些苛刻条件后坏事;既然洽谈已经进入了第二轮,就说明德州那边已经接受了那些条件,要开始敲定细节了,就算穆大小姐情感上难以接受,也没办法改变什么了。
但是把覃鑫这个貌似很有些有名无实的副科长划拉进名单里就有些让人看不懂了,这位名义上负责默默百投各部门的协调,实际上就是干些打杂活计的家伙,无论怎么看,都不像是有这个资格参与这种重要会议的模样……事实上,对于了解一部分内情的人来说,哪怕杨默把保书贤这个二部副部长,又或者李明和张波这两个新晋的部门明星带过去都能让人想得通。
好吧,杨默究竟从默默百投里选了谁跟过去,那是人家部门自己的事情,外人最多只是吃吃瓜看看热闹。
可另外两名人选背后的意味,就让人感到非常不安了。
首先是冯副总。
虽然说这种涉及政企合作的事情肯定绕不开主管本地工农关系的副总,但还有几天就要过节了,等开春之后,到时候他就会变成常务副总,因此在这尾巴尖上,杨默可以完全忽视这位一度跟他关系紧张的副总,转而让综合办的张主任随行一下就成……反正综合办现在也是处理工农关系的主要部门,而杨默又是投资公司默认的实际话事人,从程序上来说并不存在着任何问题。
虽然说上次的年末会议上,不少人都看出来了杨默跟张主任之间貌似出现了不小的矛盾,但两人以前的关系毕竟摆在那,而随着老王总的即将回归,作为第一功臣的张主任成了当红炸子鸡,无论从哪方面考虑,杨默此时也该主动修复跟张主任之间的关系才对……这事对其他人来说或许不容易,但对于杨默来说却是轻而易举,随便找个理由释放一下善意就能搞定。
可杨默还是把马上就要调岗的冯副总拉进了洽谈团队,而不是张主任。
而冯副总也很干脆,接到杨默的电话后,仅仅只是犹豫了十秒就点头答应了下来,然后立马放下了手里面的事情,让公安科和小车队在最短的时间里做好准备工作。
按理说,像冯副总这种即将卸任调岗的领导,这时候应该主动避讳谦让一下,把这种工作交给继任者熟悉熟悉一下才是,但他却并没有这样,这背后的含义,委实有些意味深长。
其次是何科长。
作为钻探公司最重要的核心科室之一,财务科科长的地位和敏感性自然不言而喻。
虽然说年前出了超乎所有人预料的状况,守擂成功的王一诺马上就要调到帝都,而老王总也会无缝回归;等老王总回归之后,财务科必然会有人事变动。
可也正是因为如此,几个月前才新上任的何科长,目前的身份固然前所未有的尴尬,一些事情却也更加敏感了起来。
虽然说王一诺这几天正在奋起最后的力量,把他的何科长安插进默默百投,成为明年的代理科长,而公司的一众中高层领导也基本没人反对这番特事特办;
但在他们看来,王一诺这么安排只是在为自己的心腹安排一条可以保身的退路而已。
毕竟除非老王总想冒着偌大的风险针对杨默,否则对于何科长来说,整个公司再也没有哪个能比默默百投更安全、更适配的科室了。
当然,一码归一码,王一诺把何科长安排进默默百投是为了保护他的心腹,但这是公司一把手的安排,并不意味着杨默本身具有着某些倾向性……他完全可以在未来的工作中对何科长不闻不问,然后悄无声息地利用自己的掌控力把这位未来的代理科长架在冷板凳上,这样一来,老王总并不会多想什么,而王一诺最起码的面子也给了。
但在代理科长的事情还没彻底敲定下来之前,杨默就把何科长拉入了谈判团队,那这背后的意思就很令人毛骨悚然了。
虽然说与德州那边的第二轮洽谈聊的是一些更加实质、更加细节的问题,这种事的确绕不开财务科,但杨默完全可以让财务科那边派出一名副科长随行啊!
想都没想就直接向何科长发出了邀请;再加上随行的还有冯副总……
我滴个乖乖,杨默这是打算等承王一诺走后,继承他的部分遗产?
这个混球究竟想要干什么!?
这是一个所有人在第一时间意识到,但却又不敢往深处想的问题……
………………
很显然,杨默并不关心其余人怎么想。
事实上,在青岛一行之后,他的视线就已经跳出了钻探公司,进入一个更广袤的天地。
其余人爱怎么想怎么想,关他屁事!
于是乎,在一幅幅古怪而精彩的表情中,杨默一行人足足花了三天时间,前后经历了四轮“即时请示,即时回复,争分夺秒,无缝衔接”的洽谈之后,终于把协议给签了下来。
这次的谈判的内容涉及项目性质、行政配合、事业配合、公共物品、工业用地指标、建筑用地指标、税收、电力指标、用水指标、道路交通、铁路运力指标等等在内的十三大项、近八十小项内容(电力和铁运是单独列出来的,并不属于地方公共物品的范围,超出一定量的话,需要本地主管单位向上级单位申请指标)
也就是说,在这短短的72小时里,刨去睡觉、吃饭和休息的时间外,在谈判桌上平均20分钟就得敲定一个细则问题……但其实参加过谈判的同学都知道,时间不是这么算的,那些敏感的事情往往会拉扯上一两个小时,然后在暂时搁置争议后下一轮再磨,而那些不怎么敏感但却同样重要的事情,则会在两三分钟的极短时间里衡量出得失后,迅速达成意见统一。
如果把每场谈判的细节内容数量做成可视化图形,那么你就会得到一张橄榄形状的图形,也就是说,第一轮和最后一轮的交涉话题内容最少,单位用时最长;而中间两轮的交涉话题内容最多,单位时间最短;
因此,每一轮的洽谈交锋动则六个小时以上,经常要到晚上十点以后才会散场不说,更可怕的是,你每一分钟的神经都是绷紧的,大脑也得时刻高速运转着,否则一个细节推敲不到位,就意味着巨大的麻烦和更多的拉扯。
实话实说,这种高强度的谈判委实把所有人都累惨了,就连冯副总都没见识过这种加特林式的谈判模式,就更别提其他人了。
如果有可能,以后绝对不要再参加这种要人老命的谈判了!
就算是躲不掉,也一定不能让杨默这个家伙来主导谈判的节奏!
这是所有人的心声。
按照他们的经验来看,这种规模的谈判至少也该拉扯个十天半个月才对,十多天的谈判内容被压缩到短短三天,人不崩溃才怪!
也就是德州这边对于这件事极为重视,再加上央企干部在本地主管单位面前没有任何身份上的弱势,要不然,谁tmd疯了才陪你玩这一出!
正当累的要死的众人以为事情已经办妥,可以好好回去躺床上睡他个三天三夜,然后欢天喜地的等着过年时……
这才出了大楼,临上车时,杨默就把覃鑫和何科长给叫住了,然后从公文包里面摸出两叠厚厚的文件递了过去。
说是文件其实并不合适,这两叠东西其实就是一些从笔记本上撕下来的纸而已,上面也都是些手写的钢笔字,其中还有不少地方涂了又改,改了又涂……很显然,这是杨默这两天晚上临时写出来的东西。
然而等到两人看到各自手里那叠纸上布置下来的任务和要求之后,忍不住头皮发麻起来。